忆旧还寻陶令盟


篇一:《《红楼梦》知识竞赛题》

《红楼梦》知识竞赛题

一、 填空题(45分)

1. 宁、荣二府世居金陵,金陵位于现在的南京,古时又名 等,在此建都的王朝有 等。历史上称这里为“ ”之地。(6分)

2.第一回,关于《红楼梦》的名称:空空道人遂易名为情僧,改《 》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 》。后曹雪芹题曰《 》,最后由 定名为《红楼梦》。(2分)

3.曹雪芹为《红楼梦》所写的题记是: 。(2分)

4.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宝玉眼中的黛玉是“ ,病如西子胜三分”。西子即西施,西施病心而颦其里,邻人美之,由此产生一个成语,即“ ”,这个典故出自《 》。(2分)

5.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借两首词评价宝玉,其一曰: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这首词的词牌是“ ”。请背诵一首同词牌的词, 。(5分)

6. 第五回,饮仙醪曲演红楼梦。《终身误》一曲云: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这首曲子中的“金玉良姻”是指薛宝钗和贾宝玉的姻缘。薛宝钗金锁(璎珞项圈)上的八个字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莺儿说倒像和宝玉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通灵宝玉上与之对应的八个字是“ ”。“木石前盟”是指林黛玉(绛珠草)和贾宝玉(神瑛侍者)的盟约。绛珠仙子盟约的内容是“ ”。“齐眉举案”,即举案齐眉,典出《 》,指夫妻相敬。(3分)

7. 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这是 )

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这是) 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这是 )(1.5分)

8.第十五回,秦可卿出殡,贾政携宝玉拜谒北静王。北静王向贾政赞宝玉:“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其中的“雏凤清于老凤声”,用《荀子》中的话来解释,就是“ ” ,它原是李商隐的诗句,其上联是: 。(2分)

9. 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林黛玉作《菊梦》一首,从本题信息中可推出颔联是“ ,忆旧还寻陶令盟”。其中的“庄生”就是庄周。“陶令”就是陶渊明,称“令”是因为他曾作过彭泽令。他的《五柳先生传》有句读书方法的名言是“ ”。(2分)

10.第九回中,贾政询问宝玉的学业,李贵慌忙应答说:“哥儿已念到第三本《诗经》,什么‘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说的满座哄然大笑起来。(《诗经·小雅·鹿鸣》的原文应是“ , ”。曹操的《 》曾援引这一句。)(3分)

11.第二十八回贾宝玉唱的《红豆曲》: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红豆,又名相思子。 的绝句《相思》云: 。(4.5分)

12.第二十三回宝黛二人所争之书是《 》,作者是元代的王实甫,书中的主人公是 。黛玉读完此书,自觉辞藻警人,余香满口。请说出一句曲文: 。(3分)

13. 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 ”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 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 笑岔了

气,伏着桌子嗳哟; 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 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 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 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 身上。 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6分)

14. 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在抄检怡红院时,(甲)见这样的阵势,只得自己先出来打开了箱子并匣子,任其搜检一番。而(乙)却不打开箱子,王善保家的问:“是谁的,怎不开了让搜?”(甲)方欲代(乙)开时,只见(乙)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其中的甲是 ,乙是 )(2分)

15.史湘云经常用 称呼贾宝玉惹得黛玉吃醋生气,让众姐妹丫鬟打趣。(1分)

二、连线题(40分)

1.下列对联挂在何处(8分)

A、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1、贾府宗祠

B、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2、探春卧室

C、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3、太虚幻境

D、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 4、秦可卿上房

2.连接下列人物评判(8分)

平儿和袭人 同是美丽, 一个冰清玉洁,美得令人避;

一个粉面含春,美得令人怕。

凤姐和妙玉 同是孤傲, 一个傲中有痴情,傲得令人热;

一个傲中有矫情,傲得令人冷。

湘云和尤三姐 同是温柔, 一个柔中有正义,柔得令人怜;

一个柔中有媚骨,柔得令人厌。

黛玉和妙玉 同是豪爽,一个豪中有秀气,豪得令人爱;

一个豪中有侠气,豪得令人敬。

3.连接人物与判词 (24分)

枉自温柔和顺 空云似桂如兰 (迎春) 子系中山狼 得志便猖狂 堪羡优伶有福 谁知公子无缘 (惜春) 金闺花柳质 一载赴黄梁

二十年来辨是非 榴花开处照宫闱 (妙玉) 才自清明志自高 生与末世运偏消 三春怎及初春景 虎兕相逢大梦归 (元春) 清明涕送江边望 千里东风一梦遥

富贵又何为 襁褓之间父母违 (凤姐) 欲洁何曾洁 云空未必空 展眼吊斜晖 湘江水逝楚云飞 (湘云) 可怜金玉质 终陷淖泥中

勘破三春景不长 缁衣顿改昔年妆 (探春) 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 可怜绣户侯门女 独卧青灯古佛旁 (袭人)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三、谜语题(15分)

1. 红楼梦人物谜(10分)

松涛 ( ) 李宁纵身跳( ) 商业形势大好( ) 鱼目( ) 如果 ( ) 玫瑰扎手( ) 冰雹大作( )

一、二、三月需珍视( ) 阿Q嫌弃吴妈 (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

2. 红楼梦中的灯谜(5分)

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

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用品二) 虽不能言,有言必应。(用品一)

抢答题

1、大观园离里黛玉住在潇湘馆,宝玉住在怡红院,请问,宝钗住在何处?(蘅芜苑)

2、最早传播和点评《红楼梦》的人是谁?

(脂砚斋)

3、贾府里王熙凤的外号叫“凤辣子”,迎春的外号叫什么?(二木头)

4、大观园里第一个诗社是谁发起的?社长是谁? (探春 李纨)

5、贾府每年举办灯谜活动,贾母制的灯谜: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水果名。其谜底是什么?有何寓意?(荔枝 树倒猢狲散)

6、宝玉看《金陵十二钗正册》: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这应该是谁?(探春)

篇二:《诗词中的典故》

诗词中的典故 之 名人篇

一.李广(?--前119年)西汉著名将领,擅射,人称“飞将军”。

《史记 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曾一箭射死一只猛虎,以虎头骨为枕。也曾将巨石误作虎,以箭射之,箭羽没入石棱,足见其射艺和勇力。

李广一生都在边关戍敌,与匈奴作战四十余年。因智谋超群,骁勇善战,令匈奴闻风丧胆,不敢交战。李广一生未得封侯,故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之说。公元119年,李广随卫青出征匈奴,战败自杀。

唐诗中常用“飞将军”、“李将军”代称李广,如王昌龄《出塞》云:“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李白《悲歌行》:“汉帝不忆李将军,楚王放却屈大夫”。常建《吊王将军墓》:“尝闻汉飞将,可夺单于垒”。刘禹锡《平蔡州三首》:“汉家飞将下天来,马箠一挥门洞开”。高适《塞上》:“惟惜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二,班超(32-102年)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

班超少年立志,刚入朝时作文官,后投笔从戎,因立功西域,被封为定远侯。 班超凭其卓越的政治和经济才能,在管理西域的31年中,正确执行了汉王朝“断匈奴右臂”的政策,争取多数,分化、瓦解和驱逐匈奴势力,战无不胜攻无不取,不但维护了国家安全,也加强了西域与各族的联系。

范晔的《后汉书 班超传》云:“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 :‘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班超投笔从戎是常被后世引用的典故。

唐诗中也作“掷笔”、“弃笔”、“安能事笔砚”、“班超束书”、“班笔掷”等,也常用来指代弃文从武,投身疆场。如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祖咏《望蓟门》:“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王昌龄《箜篌引》:“便令海内休戈矛,何用班超定远侯,使臣书之得已不。”鲍溶《壮士行》:“苏武执节归,班超束书起。”元稹《记怀》:“班笔行看掷,黄陂莫漫澄。”

三,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杰出军事家。

周瑜随孙策南征北战,助孙策成就大事,深得信任。孙策遇刺后,周瑜与张昭一起辅佐孙权。

历史上的周瑜胸襟开阔,颇具大将风范。老将程普不服周瑜少年得志,屡次当面羞辱他,周瑜采取回避态度,不与之计较,终于以自己的才德另程普甘拜下风。程普感叹:“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而《三国演义》中的心胸狭窄的周瑜则是作者罗贯中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用以突出诸葛亮,绝非真实的周瑜。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周瑜力主抗曹,指挥孙刘联军在赤壁、乌林打败曹军,是三国历史上最为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赤壁之战以后,他又攻克了荆州战略要地南郡,并向孙权建议出兵进攻蜀地,消灭张鲁,吞并刘璋,与曹操二分天下。可惜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病逝,年仅36岁。

诗词中常称周瑜为“周郎”、“公瑾”,有时作为青年才俊的美称。如:

刘长卿《送崔使君赴寿州》:“仲华遇主年犹少,公瑾论功位已酬。”

王维《同崔傅答贤弟》:“周郎陆弟为俦侣,对舞《前溪》歌《白苎》。”

卢纶《送抚州周使君》:“周郎三十馀,天子赐鱼书。”

李贺《春怀引》:“阿候系锦觅周郎,凭仗东风好像送。”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更是整首词赞颂周瑜,怀古伤今: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四,司马相如(约前179-前117)字长卿,四川蓬州人,一说成都人,汉代文学家。擅鼓琴,他的琴名曰“绿绮”。司马相如年少时喜读书、击剑,被汉景帝封为“武骑常侍”。后借病辞官,投奔临邛县王吉。

临邛县有一位富豪,名卓王孙,其女卓文君,姿容美丽,富有文采,更擅击鼓弹琴,但未及出嫁而丧夫。司马相如对卓文君思慕已久,趁作客之机,以琴为媒,以歌咏怀:“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其措辞大胆热烈,令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后与之一见倾心。当晚,卓文君收拾细软走出家门,投奔司马相如。不久又自成都返回临邛,当垆卖酒,以迫其父承认她与司马相如的婚姻。根据这段爱情故事谱成的琴曲《凤求凰》流传至今。

唐诗中常以“相如”、“相如赋”称美才子,如杨炯《和刘侍郎入隆唐观》:“汉帝求贤日,相如作赋才”。以司马相如比喻刘侍郎的文采。李颀《送康洽入京进乐府歌》:“朝吟左氏娇女篇,夜诵相如美人赋”,以司马相如比康洽的博学。韩愈《酬别留后侍郎》:“为文无出相如右,谋帅难居郤谷先”。

司马相如擅长弹琴,成都有传为司马相如弹琴的琴台。后世用“相如台”来咏琴,也常借以咏蜀地。如李白《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

相如文君在临邛开设酒肆,文君当垆买酒,相如清洗酒具。后世把“相如涤器”、“相如蓬门”、“相如穷”、“马卿涤器”等用作文人落魄的典故。杜甫《醉时歌》有云:“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孟郊《赠转运陆中丞》:“莱子真为少,相如未免穷”,以司马相如的贫困失意自喻。

五,管乐 即管仲和乐毅。春秋战国时期功勋最卓著的文臣和武将。

管仲(?--前645年),名夷吾,有名敬仲,字仲。春秋时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颍上人。管仲年少丧父,自幼生活贫苦,曾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经鲍叔牙举荐,官拜上卿。他在齐进行改革,分国都为15个士乡和六个工商乡,分鄙野为五属,设各级官吏管理。设选拔人才的制度,士经三次审选,可作上卿的辅佐。将士乡按五家为轨,十轨为里,四里为连,十连为乡的军事编制进行组织。征税按土地好坏分等,适当征发力役,禁止掠夺家畜。由官府统一铸造、管理钱币,制定捕鱼、煮盐之法,因此国力富强。遂在此基础上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使其“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有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著述总集《管子》。管仲被后世称为“春秋第一相”。

乐毅,生卒年不详,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战国末期杰出军事家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曾在燕昭王急于伐齐时深谋远虑,提出“举天下而攻之”的方略,联合楚、魏、赵、韩诸国,终报强齐伐燕之仇。

《三国志》卷十五《蜀书 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常以管乐自比。

唐诗中常以“管乐”作为对经邦济世之才的称美之词。如孟浩然《赠何七判官昌浩》:“父子今管乐,英才冠三军。”陈子昂《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诸君推管乐,之子慕巢夷。”

六,曹植(192-232年)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魏国诗人,曹操的第

三个儿子。

曹植自幼聪慧,十多岁时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认为儿子中只有曹植“最可定大事”,数次欲立其为太子。但是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触怒曹操。而他的兄长曹丕很擅矫情自饰,终在太子之位的争夺中渐居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217年)年被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承魏王位,曹植开始处处受到限制和打击。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魏明帝继续像曹丕一样,对曹植进行防范、限制和打击。曹植在十二年中数次被迁封,最后的封地在陈郡,封号陈王。公元232年曹植抑郁而终,谥号“思”,后人又称他为“陈王”或“陈思王”。

曹植的作品有《曹子建集》,代表作有《野田黄雀行》、《七步诗》、《洛神赋》。其前期与后期的诗歌差异很大,前期作品或表现他贵族公子的富贵生活,或表现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而后期作品则主要抒发他对于自己处境的愤慨和哀怨,以及不甘心被弃置、用世立功的愿望。

曹氏父子合称“三曹”,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

曹植的《七步诗》流传千古,其意义早已超越诗歌本身,而带有深邃的政治内涵,成为权势之争、兄弟相残的真实写照。

“陈王宴平乐”典出《文选》卷二七三《国魏 曹植 明都篇》,后用作咏宴游。如李白《将进酒》中名句“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

“陈王见袜”、“袜尘”典出《文选》卷一九三,《国魏 曹植 洛神赋》,唐诗中以歌咏洛神,也用于歌咏美女、女袜。如韩偓《密意》中有“经过洛水几多人,唯有陈王见罗袜”。 “陈王赋”、“陈王”、“陈王诗”典出《三国志》卷十九《魏书 陈思王植传》,唐诗中常用来称美亲王富有文采,如王维《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赋掩陈王作,杯如洛水流”。

七,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友人赠谥“靖节先生”。浔阳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曾做过太守。陶渊明年幼时家道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丧母,寄居于外祖父孟嘉家中。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陶渊明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出任江州祭酒,因出身庶族而备受轻视,于是辞官不仕。东晋安帝隆安四年(400年),陶渊明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后因不肯与之同流合污而再次辞官。安帝元兴三年(404年),投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又因见刘裕铲除异己、谋害忠良,辞职隐居。安帝义熙元年(405年),陶渊明转入将州刺史刘敬宣部下任建威参军。刘敬宣辞职后,他也随之去职。同年秋,因叔父陶逵介绍作了彭泽县令,以“不为五斗米折腰”再次辞官。从此陶渊明的仕途画上了句号,开始过上“躬耕自资”的生活。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八百年间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现存一百二十五首,多为五言诗。内容上可分为咏怀诗、饮酒诗、田园诗三大类。陶渊明作为田园诗的兴起者,与谢朓、谢灵运等形成的我国南北山水诗派,对于后来由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的山水田园诗派影响巨大。 陶渊明作为田园派开宗立派的诗人,明显受到玄学思潮的影响。他的诗以自然为审美对象,但追求的并非外物本身,而是心灵之趣。他的诗是写意,而不是摹像。

后来的作品中常以陶令、陶公、陶潜、陶靖节等来代指陶渊明,并用来借喻县令、高士和嗜酒者。如孟郊《隐士》:陶公自放归,尚平去有依。李商隐《菊》: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李白《赠闾丘宿松》:何惭宓子贱,不减陶渊明。杜甫《遣兴五首》: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白居易《访陶公旧宅》:呜呼陶靖节,生彼晋宋间。曹雪芹《红楼梦》中大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