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是什么人物


  首先告诉题主,一代名妓柳如是很有才华,她的才华甚至不输同时代的女文人。

  柳如是是晚明名噪一时的秦淮八艳之一。据考证,她早年生平情况已经难以说清,学者们多方提出的看法也往往充满分歧。一般认为,她本姓杨,名爱,又名朝云、云娟。关于她的籍贯,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浙江嘉兴,一种认为是苏州吴江。但是,有的研究者根据钱谦益《有美一百韵,晦日鸳湖舟中所作》中“有美生南国,清芬翰墨传。河东论氏族,天上问星躔”的意思推测,她的本家姓氏就是柳,而且是书香门第。

  幼年之时,因遭受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而流落烟花巷,成长于吴江盛泽镇杨姓妓院,因此就以杨为姓。可心性高傲的柳如是,虽然身陷风尘,但并没有拖累她做人的志向。 她赏识的男人,必然是博学好古的旷世奇才。大概就在这个时候,她改姓为柳,字如是,意味着她的个性和志向。

  柳如是的一生,“接待”过众多男人,但让她刻骨铭心并展露诗情才华,是先后与陈子龙、谢三宾和钱谦益三个男人交往和生活后,才情大发,被“渣男”骚扰,再动真情并表现了与妓女身份不相称的做人气节。

  1.与陈子龙的交往,让柳如是诗性大发

  陈子龙,字人中,又字卧子,号大樽,华亭人。他是明末著名的两大文人社团之一几社的领袖。几社在政治上和复社一样,反对阉宦当政,以文章道德相期许。他自己为人慷慨而又大节。当时的文人参加科举考试依靠的是八股文,陈子龙是八股文的高手。除此之外,他不像其他文人那么故步自封,而是博览群书,雅好文辞,对于诗赋古文都有十分浓厚的兴趣;尤其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辞十分喜爱,成为当时人气最旺的名士。

  柳如是认识陈子龙是在崇祯五年(1632年),柳如是才15岁,而陈子龙已经是25岁的成名文人。陈子龙大概可以算作柳如是按照自己的择偶标准,所谓“博学好古,旷代逸才”所确定的最佳人选。他们不但情投意合,而且在才学上相互赏识,以诗词相往还,酬和赠答,以雅逸之才抒发两人最甜蜜的情感,成为流传一时的佳话,这不但成为他们情感经历中的重要阶段,而且对他们的文学写作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保存在陈、柳二人诗集中的很多作品,都和他们的情缘有关。陈子龙有《秋潭曲》,自注是和友人在柳如是的妓馆中聚会而作的:

  “鳞鳞西潭吹素波,明云识夜红纹多。凉雨牵丝向空绿,湖光颓澹寒青蛾。瞑香湿度楼船暮,拟入圆蟾泛烟霚。银灯照水龙欲愁,倾杯不洒人间路。美人娇对参差风,斜抱秋心江影中。一幅五铢弄平碧,赤鲤拨剌芙蓉东。摘取霞文裁凤纸,春蚕小字投秋水。瑶瑟湘娥镜里声,同心夜夜巢莲子。”

  用七言歌行写成的艳曲,风格清丽,有南朝诗歌的风采,可见他当时对柳如是的心仪。从此,陈子龙和柳如是开始同居,这期间,二人均写出不少作品,表现了陈、柳的亲密关系,从中可以看出,柳如是在和陈子龙的交往中,精心研习诗歌,这是他和陈子龙在亦师亦友的关系中提高诗歌写作水平的重要阶段,这期间柳如是创作的最著名的作品是一篇《男洛神赋》。《洛神赋》是三国时期曹植的名作,赋中描写了他遇到的洛水女神,有人认为这是曹植所爱的女人甄氏成了曹丕的妻子之后他的寄情之作,表现了他对甄氏的心仪和倾慕,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情感苦闷。柳如是的这篇《男洛神赋》,据知情人讲是为陈子龙所写,效法了汉魏的辞赋风格,文辞华艳,铺陈用典,看似戏作,实则心有所属,并非空文。而陈子龙也作了《采莲赋》以酬答。这样明逗暗送,柳如是和陈子龙的感情逐渐走向了明确和成熟。

  这一段时期,陈、柳二人所写的表现恋情的诗歌作品很多。据学者考证,陈、柳同居,感情如胶似漆的时候,是在崇祯八年春天,因此二人所作有关春闺情思的作品,大都是此时恋情的反映。如柳如是所作《杨柳》:

  “不见长条见短枝,止缘幽恨减芳时。年来几度丝千尺,引得丝长易别离。” “玉阶鸾总春吹,绣影旎迷香影迟。忆得临风大垂手,销魂原是管相思。”

  《杨花》:“轻风淡丽绣帘垂,婀娜帘开花亦随。春草先笼红芍药,雕栏多分白棠梨。黄鹂梦化原无晓,杜宇声消不上枝 杨柳杨花皆可恨,相思无奈雨丝丝。”

  2.与谢三宾的交往,让柳如是遇到了骗钱骗色的“渣男”

  陈子龙是个有家室之人,挥洒诗情和精力始乱终弃离开柳如是之后,这让柳如是伤心欲绝、念念不忘。陈子龙给他的印象太深刻了,她所期待的人物,不一定要具备陈子龙成那样的才情和魅力,也未必一定能达到自己所提出的“博学好古、旷代逸才”的择偶标准,但也要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人格精神。可是,命运捉弄人,柳如是在此时却遇到了一个叫谢三宾的“下三滥”角色。

  谢三宾是浙江鄞县人,长柳如是大概25岁。此人稍微有些才调,但是人格卑下。柳如是在受汪汝谦的邀请前往杭州游玩的过程中,经汪汝谦的介绍认识了谢三宾,由此谢三宾对柳如是垂涎不已,二人从此开始了长时间的交往。随着交往的深入,柳如是发现谢三宾的的品行卑劣,决计与他绝交。谢三宾自然不甘心,多方纠缠。可能为了彻底解决这件事情,断绝谢三宾的念想,柳如是也颇费思量。然而一个孤身漂泊的沦落之人,没有多大能力来保护自己不受市井小人的骚扰,最终导致柳如是身心憔悴,发病呕血,不得已离开杭州回到嘉兴休养,重归盛泽归家院后,每日以读书打发时光,治疗自己的心理创作。

  期间,柳如是也多次往来杭州,游览西湖,创作诗歌。如《西泠》十首以及《雨中游断桥》《夜月登湖心亭》《岳武穆祠》《游净慈》等。而其中最重要的则是她的 《西湖八绝句》。这八首七言绝句,第一首云:

  “垂杨小院绣帘东,莺歌残枝未思逢。

  大抵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

  内容反映的是西湖春光正好,众名妓光彩照人,乃至桃花的芬芳,都是沾染了美人的气息而成,闲情淡致,风度天然,洗尽铅华,独标素质,清新而富有韵致。

  3.与钱谦益的交往,让柳如是再露才情并展气节

  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江苏常熟人。明代万历年间进士,高中一甲第三名,先后为翰林编修、少詹事、礼部右侍郎等。在明末的政治斗争中遭受陷害,闲居乡里达10余年,后来又牵连上冤狱,长期投闲置散。但是他非常渊博,长于文辞,是当时诗坛的领袖,富于藏书,精研学术,门生故交很多,地位十分尊崇。就在他59岁那年,刚刚23岁的柳如是进入了他的视野。

  这时,柳如是还未彻底摆脱谢三宾的纠缠,谢三宾乃是当年钱谦益主考浙江省试时所取的文士,按道理是钱谦益的门生。柳如是了解到这一层关系,就想到如果和钱谦益取得某种联系,就可以借助钱谦益的威望和身份吓退谢三宾。而且,钱谦益在当时正以其渊博的才学主盟文坛,也算是“博学好古”的“旷代逸才”,符合柳如是的愿望和期许。

  柳如是和钱谦益的交往,其中最重要的媒介就是文采。在柳如是拜访钱谦益住的半野堂时就做《庚辰仲冬访牧翁于半野堂奉赠长句》七律一首,不但将钱谦益比作汉代的马融,而且由于此诗末句为“东山葱岭莫辞从”,钱谦益将他自己此一阶段的诗歌集命名为《东山集》。钱谦益也作了《柳如是过访山堂枉诗见赠,语特庄雅,辄次来韵奉答》,将柳如是比作卓文君。同时,钱谦益又有《冬日同如是泛舟有赠》七律一首,柳如是酬和一首,其中有:“春前柳欲窥青眼,雪里山应想白头”,既是写景,同时也暗藏了自己的名字。妙龄的柳如是向白发满顶的钱谦益投去媚眼,内在的情语和机锋可谓丰富隐蔽。此外,钱谦益又有《迎春日偕河东君泛舟东 郊作》《除夕山庄探梅口占报河东君》诸作。柳如是有《春日我闻室戏作》《河东君〈春日〉诗有“梦里愁端”之句,怜其作憔悴之语,聊广其意》以答。二人一唱一和,好不投机快活。

  但是,钱、柳遭遇的时代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清兵入关,北京城失陷,原本以为弘光的南明小朝廷能支撑起江南的半壁江山,谁知弘光帝不学无术,马士英、阮大铖等人弄权害政,钱谦益本人也被征起任用,但是此时的国事已经不可作为,风雨飘摇。当清兵大举南下时,南京城很快就土崩瓦解。此时的钱谦益全身骨头都软了,手持白旗,迎接清兵入城,充当了投诚归降的领袖。这时,柳如是却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和做人气节,她曾多次劝说钱谦益以名节自重,但是钱谦益不能听用良言。投降满清之后的钱谦益,日子过得并不舒心,常常在烦闷中要死要活。柳如是往往反唇相讥说,不能死于亡国之年而死于近日,为时矣。在钱谦益被解往北京城时,柳如是随行赴京,凭着她的才识和胆略,多方奔走,保钱谦益最后平安渡过难关。

  回望柳如是的一生,大部分时间虽沦落风尘,但她是一个非常有才情的女子。特别是他对男人的“博学好古、旷代逸才”的择偶和交往的标准要求,决定了她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历史兴亡和乱世之际的人心善恶,对她这样一位青楼女子的人生产生了致命的影响,她虽然身材娇弱,但是气节过人,才华出众,命途多舛,而且富有戏剧性,直至今日,她始终是后世学者和文学家们关注的兴趣点。

  有。读陈氏写的《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