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色的文章


篇一:《有关“白色”的写作示例》

有关“白色”写作示例

白色人生

白色,单纯又洁净。它不如黑色般覆盖万物,不如红色般引人注目,然而却给人以最温柔的安抚。我们的人生应像白色,像白色般宽厚,如白色般平淡,如白色般广博,如白色般安于内中。

我们应如白色般宽厚。广纳万物,而不是以狭隘的胸怀对万物锱铢必较。白色由众色组成,用三棱镜透散白色,你可发现有红,有蓝,有黄,有绿;亦似人生,有甜,有苦,有辣,有酸。在生命中,我们应包容酸甜苦辣,而非遇上不顺心便无法释怀。最近,频频传出清华大学学子自杀的消息,令人震惊。究其原因,便在于无法包容现在所受的磨砺。一朝不得志便抑郁而终的人,无法享受人生的乐趣。当你跳出圈外,站到足够高的境界去遥看所遇到的种种,便会发现,某些不顺只是漫长人生路中一个可以忽略的细节。包容它进驻生命吧,让它也为组成你的“白色”添一份色彩。

我们应如白色般平淡。没有“艳”的复杂,没有果的芳香,白色坚守自己的天地,而不求为人注目。它从纸上淌过,不留下特殊痕迹,它从天空中飘过,却不带走一丝蔚蓝。一如人生,平淡应为内心向往的目的地,我们应似白色般平淡,不为外物所惑,遵循自己的生命轨迹。从红尘走过,不为情所绊;从官场走过,不为名所累;从商场走过,不为利所惑,而是追求平淡于心,如庄子般享一份安适于内心,做一棵在清风夜唳中守望月亮的树。

我们应如白色般广博。白色无处不在,上天变幻为云为雾,入地变幻为雪为瀑。任何空间都有它的影子,五颜六色缺失后,留下的是白。一如人生,也应像白色般广博,读书无数而使自己内心丰盈,使自己能够覆盖万千领域;感受古人传来的辽阔空间和永恒时间,使自己满腹经纶。上至天空风云变幻,下至社会人间幽微都应洞若观火。蜘蛛吐丝,青草萌芽,我们都应及时发现,而非局限于自己蜗居的一角,闭上心灵的眼睛,关上心灵的耳朵,不关心身外之事。

透过白色,会看到一个纯净而安稳的人生,让我们褪去繁华,回归质朴与自然。让我们以白色为基调来感受人生的种种美丽,用一份包容,一份平淡,一份广博来诠释出生命的精彩。

人生需要白色

人们对白色的定义有很多,纯洁、神圣,抑或是苍白、脆弱,而我觉得,人生需要白色。{关于白色的文章}.

白色的人生意味着谦逊、纯真。经历过太多浮华的人们都想回到自己的书生时代,那里有无尽的激情,有简单却美好的心,有未曾被岁月侵蚀的勇气。那样干净的回忆是白色的。生活中自己不安分的小思想是彩色的,它们点缀着我们的人生,却只能充当配角。名利背后,只有拥有单纯的谦逊才能走到最后。爱因斯坦在提出相对论后获得了世界的肯定与赞赏,而他却把这些一一归功给了他的朋友们,没有自我膨胀,没有沾沾自喜。这样的人生很白,但这白色像冬日里的雪地,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给人温暖,给人力量。

白色的人生还代表着无穷的创造力。大人们常说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什么都没有。的确,年少无知的孩子什么也不清楚,但是对于成年人,对于我们这些对人生一知半解的学生来说,同样也需要时常换上一张白纸。有人说诗人要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每天睁眼,世界都会焕然一新。而我们有时也要这样,在山穷水尽的时候,在卷入利益纷争的时候,放宽自己的心,给自己更多的空间,更多的想象。“多一分世故便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即少一分高雅。”我想说,多一分世故

就少了一种白色,一片供想象驰骋的白色大地,上面没有荆杞没有沟壑,有的只有无限的创造空间。

其实对于当今人们的生活,充斥着竞争与压力,现在又正逢金融危机,我们眼中的白色又被赋予了不同寻常的意义,那是一种淡泊,一种贴近自然。花花绿绿的世界让人眼花缭乱,曲折的股票走势渐渐让人心生倦意,原来忙碌了半天终归一场空。我们不必效仿古人隐居山林、与世隔绝,也不用像梭罗那样栖居在瓦尔登湖边享受朴素生活带给他的乐趣,只要为心灵留出一块空地,葆有一种纯净的生活态度,我们就可以获得更多。面对变化多端的人生,什么才是以不变应万变?是淡泊,是自然。

人生是那么绚烂,是那么丰富,不要忘记加点谦逊的白,让你的生活充满乐趣;加点想象的白,给自己更多空间;加点淡泊的白,为思想灵魂找一个安静、透明、风景如画的居所。人生,需要这样的白!

成功在斑斓,还原成净白

白色是世间最为纯净的颜色。白的纯粹雅致,始终吸引着我。因此于我而言,大千世界纵使色彩斑斓,我独爱的也只有那一抹纯白。许多人都经历过万紫千红的灿烂年华,那时意气风发,金戈铁马,绝代芳华。然而当这些颜色随着世事变迁,随时间退却时,映入我们眼帘的也只有那一抹纯真干净的白,白得令人感动! 他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狂人苏轼。在那个宋词飞扬的年代里,他如一弯皎洁的明月,在文坛熠熠生辉。他的词如破堤江水般大气磅礴,他的名字在当时文坛无人不知,他的才华亦不知羡煞多少旁人!那是他功成斑斓的年华。然而经历了乌台诗案,一切铅华洗尽,东坡便回归了自然。他欣赏山间明月,聆听江上清风,过无拘无束的生活。他选择忘记往日的姹紫嫣红,还原了那颗纯真的心。不再有官场黑暗,不管他宦海沉浮,我就是我,苏轼!当那颗纯白的心在山谷田野间闲适的微笑时,我便为他而感动。往日的成就到头来归于这山林湖水,也是一种纯净的还原吧!功成在斑斓,苏轼将其还原成净白,给了自己一个欢愉的机会,也给了我一份感动。

古有才子墨客回归本真,今有美丽佳人呈现纯朴真诚的白色之心。

她是历届春晚收视率的保障,是家喻户晓的温婉女子,她叫倪萍。印象中,她一直是那么纯朴。朴素善良的“大脚”,温文尔雅的荧幕形象,亲切温柔的春晚主持人,都是她,真实的倪萍。年少芳华的她是大众眼中美丽的女神,八九十年代是她最绚烂的时代吧!那时的她在春晚的舞台上青春飞扬。现在,繁华褪尽,春晚已看不到她的身影,但那颗纯朴净白的心却依旧感动着我。汶川地震,倪萍捐出了一百万元的善款,在晚会上动情地落泪,她为所有募捐者深深地鞠了一躬。看到那个场面,我的鼻头一下子酸了。也许那些光彩早已在她身上褪去,也许那些年华已永远不能回来,但那颗纯白的干净如雪的心却会永远那么真诚,给人以振奋的力量。成功在斑斓,最终拥有的依旧是颗白色无瑕的心。

世间颜色万种,我独爱白。白教会我从浮华中寻回本真,教会我保持一颗无瑕的心与纯美的心境。教会从斑斓中还原净白。热爱白色吧!她会带你走到纯真的圣地,陪你看碧海青天,看风清月白。{关于白色的文章}.

白色·本色

白是一种清亮的颜色,干净、圣洁、亦如人最初的天性。然而,当你在尘世中辗转徘徊,又是否还能保留灵魂的纯净和纯白的本色?

“吾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世人皆倾心于菊花的淡雅和牡丹的雍容华贵,而唯有我热爱那生长在泥潭之中的莲花,那莲花是我的写照,是我心中傲然独守的清白。纵然人世污染,自己也毫不动摇,似莲一样出淤泥却绝不同流合污。一首《爱莲说》道尽了作者的心声,清白是作者的座右铭,纯净的白是他的本色。{关于白色的文章}.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想必是归隐之人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如《陋室铭》之中所述,陋室虽陋,却是自己心中的桃花源,撇开尘世的羁绊,追求自己真正想有的生活,回归自然,回归天性,回归本色。亦或如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污浊的官场中摸爬滚打一圈却依然保有心中的清明。冷眼看待官场中明争暗斗,勾心斗角,不被富贵而诱惑,不因威压而屈服,如竹一般傲然

挺立,正气浩然。这就是这些文人的傲骨,这就是他们纯白的本色,清明的心境。 又如鲁迅“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混浊我独清”,他是黑暗中一抹耀眼的白,纯净。他如荒野中寂寞的旅人,踽踽独行,只为寻找黎明的曙光。任凭千夫所指,任凭风吹雨打,也不会动摇自己的决心。用自己的纯白照亮黑暗中迷茫失措的国民,为他们指出一条出路。就是这样的奋斗,使得希望的火种被点亮,星星之火可以呈燎原之势。这个时候,我才发现原来白色并不是脆弱的颜色,它可以驱逐黑暗,带来光明。白色并不是单调的颜色,因为象征希望和胜利的金色也由它孕育而生。白色象征正义的颜色,是象征力量的颜色,正如鲁迅,用胸中的正义和微薄却也雄厚的力量带来希望的火种。

既然有人站着生,就必然有人跪着死。世上奸邪谄媚的人如沙粒一般存在。卖国求荣的汪精卫,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前途出卖同胞手足的性命。竟打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掉一人”的旗号,这种行为简直令人发指。《霍元甲》中为了谋求本国的胜利,用毒药毒杀霍元甲的日本人„„太多太多人,为了自己的欲望,将别人踩在了脚底,更将自己的人格踏在脚底。他们已经变得污浊,失去了纯白的本性。

白色是一抹纯洁的颜色,耀眼、美丽,却并不单调,它吸引着我们环绕在它的身边,它融入我们的身体,成为了我们的本色,永不暗淡。

白色的考验

白色如雪,干净圣洁,它是事物最初始的颜色,花花绿绿都由白色生成,所以白色最让人心动,也最易令人掉以轻心,所以白色的诱惑本身就是一种考验。

一张白纸的考验{关于白色的文章}.

一张白纸放在眼前可以成为稚童涂鸦的玩具,可以成为《清明上河图》的画卷。一张白纸可以写上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也可以成为香港回归时光荣的见证。一张白纸,正因为它的洁白,我们可以随心而改使,但呈现的结果却迥异,它可以呈现童真可以呈现辉煌也同样可以呈现罪恶。在每个人面前,白纸都是一份考验。

空白历史的考验

从哥伦布踏上这块大路开始,美洲才真正地从数百万年的隐没中走到了世人眼前。外来的殖民者开始让这块大陆兴旺繁荣,这些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不同信仰、背景、民族的人最终形成了“美利坚民族”,是民主与自由的信仰让这块历史曾空白的大陆变成了世界上最富庶的地方。这一切的成功都源自于这块大陆最初始的考验。

一穷二白的考验{关于白色的文章}.

经历了辛亥革命,经历了军阀混战,经历了抗日战争,满目疮痍的土地上站起了倔强的中国人。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在这种考验之下,共产党人用最顽强的意志领导伟大的中国人民走过艰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先富带后富到全民奔小康,这一切都是在初始的一穷二白的考验下实现的伟大变革与进步。 无论是一张白纸,还是一个民族的空白史,或是一个国家的一穷二白,都是一份考验,只有最坚定的信念与最高远的目标,才能使我们在这份考验前不输! 人生亦如此。每个生命的初始就好像一张白纸,如何去书写描画决定了人生的走向,青年时期正是我们用笔去书写描画人生的最初,正是面临着这白色的诱惑与考验的阶段。在这生命的白色考验中,我们只有用我们的善良、睿智、进取、拼搏、坚韧去做画笔,才可以让我们的青春着色,让我们的人生不输!

纯白色的梵高

这个沉默的荷兰人,因为缺了一只耳朵而显得与众不同。他的画永远展现最热烈的颜色。金色的向日葵,蔚蓝的大海,火红的山茶花„„他就好像是彩色的代名词。但在我心里,梵高是白色的。

他的心始终都是白色的。他对艺术的追求是永恒的,从未沾染上过名利的色彩。他放弃了自己优越的生活,走进乡村,走出国门,去寻找他想要的色彩。他要用色彩去勾勒他心中的艺术。那一年,他来到法国南部的村庄,他想要画一幅画,一幅能够表现出农民生活的画作。他每天和农民们一起劳作、种地、磨麦子„„他什么都干过了。晚上他和农民们一起吃饭。不,吃饭的只有那些农家,而他站在旁边昏暗的灯下拿着笔去描绘这些农家的生活。这样的日子他重复了三个月,那些画作都堆成了一座小山,他也快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农民,可他还是不满意,没有一张能让他满意。他的钱早已用尽,但是他没有卖那些画,而是把它们全部烧掉。他依旧留了下来,每天都在画,终于完成了那幅《吃土豆的人》。尽管他的画作五彩斑斓,但他的一颗心是纯粹而无一丝杂质的。说梵高是在白色画布上绘出五颜六色,不如说梵高是在纯白心灵中绘出生命的血色。

尽管梵高的一生十分短暂,但在这一生中,他可以不吃不睡地画上几天,最终把不满意的作品再烧掉。在他活着的时候,他甚至没有想过要卖掉自己的作品维持生计。是的,他只想着画。在他生命中最痛苦的那段日子里,他依然颤抖着拿着画笔,在病房里夜以继日地画,而这种行为被人们称为“疯子”。所有的人都认为他疯了,包括他最爱的弟弟。面对世俗的冷眼和讥嘲,他只是画,因为他的心始终是一片雪白——那里是他艺术的圣地,不容侵犯。他的一切痛苦源于他那圣洁的、不容沾染世俗的对艺术的纯粹追求,与这个色彩各异的现实世界相抵触。

梵高在纯白的心灵中不但绘出生命的血色,更以纯白的心灵抗拒着世间的杂色。 然而,他终于还是走了。

开枪的一刹那,他被鲜血染红了。但他还是笑了,因为他的心依旧是洁白的,他最终留住了内心的纯洁。他死后,他的画作被人们推崇,多么可笑。人们居然又开始悼念起这个当初被他们称为“疯子”的人来。但人们始终只记得他那些色彩绚丽的花海、麦田和星空,却没有人透视到他那颗纯白的心。那片纯白已随着他的灵魂飘回他的故乡了吧„„

我看着他那一幅幅颜色明朗的画,想着的却是他那颗纯白圣洁却无人能懂的心,不禁为之落泪。

生命在纯白之间

曾有人说:“年幼的孩子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因为年少无知天真烂漫;中年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因为壮志满怀,乱花迷眼;而老人看山还是山,看水仍是水,因为世事洞明,无欲无求。”初生的孩子总是纯洁剔透,没有世俗的沾染,那是无瑕的纯白,而睿智的老人在经历一切人生的渲染后,究竟将红橙黄绿融为一体,由多彩重回纯粹。人生便是在这纯白之间,然而在这山同水同之间,需要走遍千山万水,而在这纯白之间是我们曾经勾画的五彩缤纷。{关于白色的文章}.

人们总是将孩子比喻成一张白纸,它是单纯的,如雪如玉般干净。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我们将它渲染,今天勾画一个火红的太阳,明天长出绿绿的小草,后天画上蔚蓝的天空„„一笔一笔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而富有童趣的水彩。 人生就像一部长卷画轴,我们有意或无意的在上面留下每一时期的图景。开始时洁净的白色让我们赋予无数的创意使它变得绚丽多姿。走过少年的轻舞飞扬、鲜衣宝马,走到中年的踌躇满志、志得意满、步步为营,看着那长卷上的那大片大片的空白。我们总想为其中增添一些色彩,使其丰满而充实。

外界的一切太美好却又充满无奈与妥协,于是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修改着画作。那些鲜明的亮色被重重掩盖,无数的颜色在其中混合,无论作画的初衷为何,但那其中或冲突或和谐的图景均是自己的折射。

终于让岁月羁绊了我们年少轻盈的脚步,但我们在羁绊之中修炼。最终当一切繁华散尽,或许我们可以在重重迷雾中拨云见日,重新透过那厚重的色彩,看到最

初的那一片纯白。这时的纯白并不再单纯,但却纯粹,它包罗万象又澄澈空灵。 当白色重回于白色,这是我们生命的轮回。最初的纯白是为了让我们描绘这多彩而各具特色的自我,而最后的纯白承载太多,那更是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明悟与淡泊,是一切尽在不言中的哲学。

这个多元社会让我们的画纸更为多变,其中的光怪陆离让我们大胆想象。这是多元社会的特色。但是,不要在绮丽中迷失,忘记那我生之初的纯白,生命是在纯白之间绽放自己的色彩。

她们——绽放的白

白色,如梅,如绢,如天。

白色,像笑靥,像眼眸,像泪花。

白色,是圣洁,是忠烈,是牺牲。

白梅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有一个女子出身于福建莆田,入大明宫后,在宫前遍植梅花,建赏梅亭,作梅花赋,爱梅爱得痴绝。她的男人称她为梅妃。曾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宫宴上舞作凌波,有人乘醉踩了她的绣鞋,便恼了,拂袖而去。这清冷疏淡的人儿,连皇帝的面子也不给。这如白梅的高傲,春风初度,万花献媚,她不理,冬风萧瑟,蓦然回首,她或许已在墙角候君多时了。她整个人白梅如雪,不染尘埃。可惜清幽的梅似乎不属于繁盛的大明宫。玉环进宫,她渐渐失宠,迁居上阳宫,沉香阁的梅花改成了牡丹。他不能同时深爱两个女人,只能送她一斛珍珠。她作《楼东赋》说:长门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她幽谧柔弱的外表下隐藏了一颗宁折不屈的心。“安史之乱”中,梅妃成了战火里的一枝枯梅,将清冷疏瘦的白色影子留在温泉里,等待着这个宫殿主人的归来。梅花开似雪,红尘如一梦。梅妃有如一抹白,高傲,圣洁,纯粹。

白扇

篇二:《生命的纯白》

生命的纯白

已是夏末了,几朵不知名的小花在快要干枯的草地上微微晃动,我又想起了你--然。 那个春雨绵绵的日子里,我认识了你,一身的清纯,一脸的无暇,全身弥漫着淑女的书卷气。两个女孩,一个忧郁伤感,一个朝气蓬勃。一本《泰戈尔诗集》连接了你我的心。你一句那"轻而脆的酒杯,多我再三的饮尽。"我一句"我的心呀,得之于风与水的激荡。"在这数理化意横行的日子里,能与人共赏文学,是多么幸福的事!心上那淡淡的茫然与无助,得到丝丝慰寄。后来你给我一本《徐志摩诗集》扉页上用清秀的字体写上了你诗般的名字--叶然。

与你在一起,我们畅古谈今,我们谈天说地,我们评诗论词,你是我的第一个朋友,也是知音。那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你我的心情都是愉快爽朗,可那飞弛而过的车,把你撞倒在地。在把你送往医院的途中,鲜红的血染透了我那雪般纯洁的衣裳。几滴晶莹的泪珠划过你那苍白的脸,嘴角却依然含笑,你用你那冰凉的双手握住了我,用颤巍的声音说:"放心吧,宁儿,我不会有事的。"你想用安慰的话和灿烂的微笑,止住我早已潸然而下的泪。我天真的以为你没事,以为你依旧会和我侃侃而谈,在阴雨天安慰我......

就在临近医院口时,你握着我的手重重垂下,那怎么也没止住的血浸染了我的衣服。当把你慌忙送进医院时,心电图是一条可怖的无尽的直线。我的心随着你的离去而变的冰凉。你那美丽的富有灵气的眼永远的合上了,在也不能看见你文学路上的知音......

然,你是上天派来帮助我的安琦尔吗?你是这灰蒙蒙的天空上的一屡和煦的阳光吗?你是我这孤寂的生命中唯一的朋友吗?你知道吗你的走带给我多大震撼与疑问?

然,我唯一的朋友,在这百花竟开的春季里永远的凋零了,在你即将离开人世时,仍不记忘把你的笑容与安慰给其他的人。对于你的善良我无法释然,除了天使谁还有你那么善良的心。除了凌波仙子,谁还有你那么纯洁的气质,除了天上那轮皎月谁还有你那般的笑...... 脚下微微泛黄的草轻轻晃动,似乎看见,碧绿的草地上,蔚蓝的天空下,两个手挽手的女孩,撑着她们的友谊伞,走向她们的文学梦......

篇三:《关于白色垃圾的调查报告》

关于白色垃圾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4年元月25日

调查地点:汨罗市弼时镇毛塘村

调查人:C234 任佳欣

调查原因:了解白色垃圾在社会的广泛和白色垃圾对环境的危害。通过白色垃圾的污染程度增强我们的环保意识。

人们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大盒礼品,拆开一看,大部分都是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买一瓶醋,售货员会给你一份塑料袋;去餐馆吃饭时,服务员会给你一个塑料盒来装饭菜;去农贸市场买菜,会收到一堆塑料袋,就是买上几根葱、几棵蒜,售货员都会给你一个塑料袋……

在生活中,塑料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是它在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悄然地给我们带来一场“白色灾难”。随着塑料用品的广泛使用,原始的布袋、网袋也已被塑料袋取而代之,原始的环保袋也渐渐被人们所遗忘……有时候去商店买几节电池、买几根火腿,包装纸全部是用塑料制造的,电池用完,没电了以后,有的人不仅不把电池放到废电池回收站去,反而随手一扔,扔到池塘里、小路上甚至自家的稻田、菜园。他们不知道,仅仅一节电池就足以让一平方米土地被遭到破坏,这些人的行为带来的危害不小,危害的不是别人,而是人类自己啊!

近几年来,白色垃圾出现在市面上的机率越来越大,带来的危害也随之增加。有些不讲文明的人把自己制造的垃圾

乱扔乱丢,明明附近就有垃圾桶,可他们却不愿意走这简单的几步路,把垃圾扔到地上。有些山里一走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白色垃圾深埋在土里,有些垃圾露出来了一点点,可却没人去把它拾起来。就这样,那白色垃圾就长久地“潜伏”在土里,无时无刻不给人们带来严重的威胁。

在餐馆里,产生的白色垃圾数不胜数,以致给人们带来了一场严重的“白色灾难”。

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