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钟情于他


篇一:《庄子生平简介》

庄子生平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蒙(一说是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蒙城县)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

哲学流派。

庄子事迹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他做过蒙城漆园(在今县城涡河北岸的漆园故址)吏的小官,但不久辞去。他布衣草鞋,糁汤野菜,安居陋巷著书。生活难以维持时,曾向监河侯借过粮食。楚威王闻境内庄周是有学识而贤德的人,就遣使备千金厚礼前来漆园(蒙城),请庄子为楚国宰相。使者言明楚王许以为相的旨意后,庄子笑谓楚使说:“千金可算是重礼了,相位可谓尊贵至上。可是,你没见祭祀时的牛吗?人们把牛喂养肥了,祭祀时披红挂彩,还不是牵到太庙杀了作祭品?我宁愿在淡泊无为中度日,不去做牺牛”庄子在谈笑中“喻牛辞相”,终未为楚国宰相。

战国初年,诸侯兵戎相见,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在这 样的社会背景下,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学术流派竞相而起,形成了他独特的哲学体系和思想畔,相距仅百里,故又称他们的学术思想为“老庄涡河之学”。

庄子晚年常垂钓于濮水(今城南芡河)、涡水,游于濠梁(今安徽凤阳临淮城西南)观鱼,与鱼鸟共乐,甘于清静闲居的生活。唐天宝元年(742年),玄宗皇帝颁布沼书,赐号庄子为“南华真人”,称其书曰《南华真经》。

后世评论(来自网友)

(1)诗的婉约、哲的彻悟尽现于庄子

庄子的思想在当时勿庸置疑带着些许反动色彩(此乃笔者浅见,如有不同意见,欢迎批评指正),例如“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太尖锐、太深刻、太恣意,亦因此不被各路诸侯所采纳,尚幸他一不求位高权重,二不求锦衣玉食,于是乎依旧做他的漆园吏,依旧著他的《逍遥游》,依旧藏身于陋巷之中,咀嚼着那口饿不着撑不死的俸禄。庄周不若孟柯斗志昂扬地游说诸侯逞尽辩才,“他只在僻处自说”(朱熹答问

是云)一径任满腹经纶跃然纸上,任才华横溢细水长流。

历史之流宛如滔滔江水,颇有一泻千里、永不回头之势。奴隶制的西周绝迹于诸侯割据的滚滚烟尘,继之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尔虞我诈、混战厮杀——大一统前的四分五裂是这方广阔而灵秀的土地在重生前

最后的阵痛!

庄周并不是在这场撕心裂肺的阵痛中唯一挣扎的人,他能够在最终潇洒地淡出而不是狼狈地逃遁是我最初对他产生兴趣的原因之一。他曾用一只环来比喻社会,说人世间的一切冲突搏杀、你死我活、血溅泪洒皆在环上进行;环上的任何一点都可能成为斗争双方的立场;如你不想有危险,就只能悬浮在圆环的空虚处,环上的是非,你不必参与——对事物的演化,既不应去推动,也不应去抵制,最好是顺其自然。当时觉得这样的观点太消极、太圆滑,不像大丈夫所言。看过“文景之治”,才发现:对于没有太过丰厚物质积累的

社会而言,无为而治似乎存在得更为合理。

有时觉得庄周难免是有些自相矛盾的。他一生渺看世事若过眼云烟,又时而对世情冷暖出言批驳,词锋锐利毫不姑息。庄周一次见梁惠王时身着麻布长袍,襟上补疤,提脚跨上阶陛时,袍带和鞋带都挣断了,惠王问:“庄先生为何如此窝囊?”庄周说:“不是窝囊,贫穷罢了。读书人有抱负没法施展,那才是真窝囊。

读书人窝囊,皆因生不逢时,正如鄙人。你看那跳跃在树梢上的长臂猿,让它栖息楠梓樟一类的乔木林,攀缘高枝,往来自如。若斩尽乔木逼它逃入钩棘臭橘一类有刺的灌木丛,行动躲躲闪闪,一身战栗,难道是抽筋断骨了吗?当然不是。处境不妙,无法施展自己的本领而已。现如今,上坐昏君王,下立乱宰相(惠

施),有抱负的读书人夹在中间,要不窝囊,谈何容易!”

如此这般的措辞,梁惠王自然不敢恭维,这大概也就是才高八斗的庄周为什么捞不到一官半职的原因了。 我又觉得庄周难免是有些无辜的。年轻时的才华外溢、不知韬晦竟曾引得知交惠施彻查梁国都城三昼夜搜捕之,只因担忧庄周要抢他相爷的肥差。惠施永远都不会相信——庄周只是基于一份真挚的友情、一腔念

旧的热情,才远道赶来的——很久不见,想看看朋友——仅此而已。

诸子百家,缘何独独钟情于他呢?

也许是因为……他为人够傲,损人够酸,文章够辛辣,文采够光芒。的确,他活得不够四平八稳,活得不够风光煊赫,但是,我要说,他活得够恬淡、够畅然、够舒逸、够内涵、够浪漫。灼人的烈焰是他的内核,

绝对的洒脱是他的内在,嶙峋的怪石是他的风骨,碧空的游云是他的情怀!

论忠君爱国,他不如屈原——前者尽己之能辅佐怀王,受诽谤遭流放仍与楚国誓同生死——而庄周则譬如一羽散居在山林的野鹤;论劳苦功高,他不如孔子——前者历尽坎坷周游列国,虽真知灼见不为所用仍兢

兢业业教书育人——而庄周则恰似

一、导语设计 庄子的故事导入:

古时有一个人,才学和品质都为人之首,到大限之日时,很多弟子极伤心,竟呜咽有声,情不自禁。大师笑道:“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又何必悲伤?”

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只是我跟随您至今,受益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没什么陪葬。弟子所悲者,即为此也!”大帅坦然微笑,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大帅平静笑道:“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夺乌鸦、老鹰之食而给?

这个大师就是庄子!2400年前,就有这样非凡的见识!

篇二:《安全演讲稿获得特等奖《平安钟情于热爱生命的人》》

平安钟情于热爱生命的人

福建煤电公司龙潭煤矿 谢赛香

尊敬的领导、职工同志们:

大家好!

我是福建煤电公司龙潭煤矿的谢赛香,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平安钟情于热爱生命的人》。

只要在煤矿工作过、生活过,相信大家都会对煤矿所发生的一些事情特别关注。君不见,事故频发,触目惊心,悲愤、哀怨之声,充斥着各种媒体。据统计显示,2007年全国煤矿发生较大规模的矿难162起,平均2天一起,公开资料可查的死亡人数927人,死亡10人以上的矿难15起。那一片狼藉的事故现场,那惨不忍睹的揪心场面,还有那久久不绝于耳目的悲泣和哀嚎,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当我拿起这篇关于安全的演讲稿,脑海里还一幕幕闪过山西洪洞新窑煤矿 “12.5”的特大事故。105名朝气蓬勃的生命啊,瞬间从我们视线消失!多少颗依赖寄望的心灵悲痛欲绝,多少个原本幸福的家庭从此飘零破碎!他们的亲人或许还在忆念过去安宁且快乐的日子,但那种良好的感觉,是再也找不回来了。事故酿成了无边的苦海,让无辜的女人和脆弱的生命,从此伴随着沉痛的阴影和恐惧的恶梦!

面对一组组血淋淋的死亡数据,我们只有举手无措徒自悲伤吗?灾难之所以频发不断,十有八九是因为矿工自我保安意识淡薄,盲目追求工效,麻痹大意,违章蛮干,所造成的。只图一时的方便或轻快,或只为多挣几块血汗钱,把唯一的一次人生就此草草断送,是何等之冤!

然而,我更感到悲哀的是,以如此数不胜数的无辜生命为代价,依然不能唤起我们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

许多事实表明,大部分事故其实是可以避免的。按我国目前的防治能力和技术水平,再看看我们煤电公司长期以来投入重金来完善矿井各类系统,同时健全技防和物防,去年以来引进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安全综合监控系统,只要我们每位职工有足够高自我保安意识、有足够强的现场操作处理能力,一定能够实现长久的安全生产。但不幸的是,在责任事故中,绝大多数是工人本人疏于防范盲目蛮干、或情绪散漫心存侥幸所造成的。疏忽安全,对生命的轻慢和漠视,是造成祸害的根源所在!我们每位矿工兄弟一踏进煤矿这个大门,

就开始与安全打交道,接受各种各样的安全教育。我们对安全是天天讲、时时讲、三天两头检查考核,作业规程翻破了一本又一本,学习记录堆了厚厚一叠。“三违”为什么还是屡禁不止?安全意识淡薄是最重要的原因!思想里没有“自我”这个概念,不自重、不自爱,视违章如儿戏,连小命都不要,把整个世界都给你你都没法多看一眼了!思想里没有“责任”这个概念,忘淡了你是家庭的“顶梁柱” ,是企业大集体的一个“小细胞”,万一你出事,企业会为你付出多大代价,战友兄弟会受连累,妻儿会为你苦难一生,父母会惨淡地苦熬晚年!

当我们见到哪些失去孝子的父母是怎样的悲伤欲绝,看到那些失去丈夫的妻子是怎样的艰难度日,听到那些幼年丧父的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时,应该十分真切地意识到我们矿工都肩负重担、身负重责:一头挑着矿上的工作和任务,一头挑着父母、妻子、儿子的希望和依赖。为此,我情不自禁的恳求:矿工兄弟们,您的责任太大了!为了你和你家人的幸福,请您注意安全生产!

煤矿是高危行业,但我们必须生产,因为这是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人生价值就是从这里得到体现的。我们是特别能战斗的矿工,我们在与矿井五大自然灾害作斗争,我们不但要有勇气,更要有智慧、技巧和机灵。除了努力投身生产建设,更应该懂得如何按章作业整改隐患。井巷充满惊险,隐患随时暴发事故,我们不能为侥幸地躲过一劫而庆幸,而应当真正地紧绷安全这根弦,严格按规程操作,细心彻底排除所有的安全隐患。只有强烈的自我保安意识,才能扎实地做好安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步骤。迎头留有那么一点点安全隐患,不能等到方便时再来整改,而应该及时清除。不能因为一念之差,换来切肤之痛,甚至以命相抵。保证你自身的安全,就是给亲人一个放心的慰籍,给自己的良心一个交待。

多少肇事者,直到酿成无可挽回的悲剧,才锥心疾首追悔莫及,可是一切都晚了。只有保证自己体肤完好,才能为企业多做贡献为家庭多增收入。出现隐患出现危险,必须立即铲除,将它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能及时排查和处理的,我们可以少干或不干。有道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今天少一点收入,可以通过以后辛勤的劳动再挣回来。唯独失去健康和生命,才会造成无法弥补的人生缺憾和心灵伤痕。每发生一起事故都带来沉痛的教训,同时也在为我们谱写一曲令人凄凉哀宛的悲歌。如果我们都铭记,每一条安全规程都是用鲜血和生命写出来的,我们就不敢擅自违背它,而会自觉主动地将安全工作做好。我们不会贪图轻便而缺梁少柱;我们不会隐患突出而强行操作;我们不会嫌麻烦而违反规程;当然,我们更不会为了多赚几元钱,怀着侥幸心理,盲目乱干。我们会仔细检查每一个程序,是否按要求进行;会认真做好每一个步骤,不漏{一辈子钟情于他}.

过一个细节;会将每一个措施落实到位,不漏过一个疑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长久的安全生产;只能这样,我们煤矿企业才会兴旺发达。

亲爱的朋友们!有多少生活情趣,有多少天伦之乐,等待着你来享受!只有热爱生命的人,平安才会特别钟情于他;只有热爱生命的人,才会赢得更多健康和幸福的机会。在这里我真诚的向可敬可爱的矿工兄弟们说一句:平安是福,衷心的祝愿大家永远平安幸福!

篇三:《高三写作复习》

高三写作复习

作文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首先是思想素质,任何一篇文章,人们对它的评价首先是思想,是否符合真理,认识是否深刻;其次才是写作的各种技巧。因此,写作训练的第一步就是要求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以提高思想素质带动作文认识能力的提高。高考作文对考生的考核最重要的是考核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认识的辩证思考能力。

在每次作文训练时,要明确训练目的,训练步骤,以及要收到的效果。

材料的储备依然是关键。

还要教会学生在写作时大题小做,深题浅做。 大题小做,必须以小见大;深题浅做,必须深入浅出。无论选用什么材料,最要紧的是认识,把提高认识放在首位。写作中的小材料,往往可能会发出光彩。

一、注重训练

(一)分文体训练

议论文结构之起承转合式

在此结构基础上变化

1、“承”的部分采用并列式,采用层进式 例文1

期待,认识?

高玉铮

他人的期望,在我看来,并不重要。虽然我们是社会中的一员,有种种不同的关系,但这种来自关心你的人的期望,只不过是不了解你的人对你的祝福罢了。或许我们会做些别人期望的事取悦别人,但人是为自己而生,自我认识就显得重要得多。(起)

人不应该为他人的期望而生,而应该活在自我认识中。(起)

人海茫茫,我们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期望,且大多数期望只是一种对人的宽慰和祝福。所谓的期望和自我认识相一致的时候,也只是在自我认识的前提下再去满足别人的和自己的期望。有一位很知名的农村企业家,经过自己的艰苦努力,使一个几近倒闭的小镇加工厂变成了一个年创利润十几亿元的大企业,正在他的事业达到顶峰之时,他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退休。他的家人、朋友、企业的工人、上级领导,

几乎所有人都期望他能继续干下去,而且都对他的离开感到惋惜。但他却觉得:我的思想已经跟不上时代了,再干下去,便可能使企业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这位企业家退职了,新上任的厂长把企业带到一个新的高峰。人最重要的便是自我认识,只有自己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才能发挥自己的最大力量而不会盛极而衰。这位企业家不就是很好的例子么?(承)

倘若人的认识总被他人的期望所左右而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大的话,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第一位指挥官麦克阿瑟将军是美国最著名的将领之一,曾在太平洋战场上打得倭狗鬼哭狼嚎,其功绩可谓非凡。他在众人的期望之下,来到朝鲜战场指挥,由于对自我的认识不足,轻视人民志愿军,致使惨败,而被撤换,在他人生的记录中留下一笔深深的抹不去的污迹。人若是认识不清自我,而光顺从别人的期待,就必然会失败,甚至丧命。麦克阿瑟不就一个典型么?(转)

人生浩渺,只有认识自我,为自己理想去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别人的期望,并不重要,正所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合)

2、关键在转 :变化

①要用辩证思维指导写作。

写作的核心能力是思维能力。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是辩证思维能力。只有具备了辩证思维能力,才能避免说理的表面化、片面化、绝对化,才能使说理更加深刻。什么是辩证思维能力呢?简单地说,就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什么是一分为二的观点呢?就是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这样才能避免片面性。辩证思维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也就是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②论证方法要灵活。

例文2

角度

郭勋

同样是寄情山水,有人喜欢登临眺目,山登绝顶而为峰,感受迥临飞鸟而小众山的豪迈,同样也有人喜欢穿林涉水,举酒泛舟于江上,体会人在画中游的诗情。

站在不同的角度,景致自然各有不同。同样

是带着一对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的眼睛,个人的喜好不同又有何妨,只要能够尽兴,风光未必都在险峰,于是人们习惯在各个不同的角度临摹不朽的雕塑作品,挖掘无处不在的美感去感动众人,于是人们喜欢从多个角度品评文学作品,回味百态人生,光怪陆离。

同样是感知奥妙无穷的大自然,爱因斯坦建立了他全新的时空观,玻尔则钟情于他玄奥的量子力学,于是揭起了物理界的轩然大波,于是二十世纪物理学之大争论传为佳话。再后来就有了热核反应,就有了质能方程。不同的理论,迥异的主张,同样影响着世界,指导着人类。

角度不一,观点不同,却完全有可能都是正确的。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自不同的角度出发,也许会收获不同的结果,或许终点都是美好与成功,然而还有很多事情,选择角度就不一定像寄情山水认知世界这般惬意或自由(转)

有些事情是不容得角度的变换而改变的。(转)

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今天,在我们本应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今天,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坦诚务实的德意志和一个虚假伪善的“大日

篇四:《我为何如此钟情于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我为何如此钟情于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说起欧文·亚隆和存在主义心理治疗,选修过郁老师课程的同学应该都不会陌生,这归功于上学期的“小组工作”和“人际关系理论与技巧”以及这学期的“社会工作实务”。我相信,很多同学跟我的感受一样,两个学期的学习或多或少给自己带来一些影响,就像之前跟霞哥聊过:“郁老师跟其它几位社工老师讲课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她更加偏心理学一些,推荐的书目大多也是跟心理学有关的,但谁能否认自己已经或正在受其影响,甚至还是非常深刻的影响呢?”我想,这就是郁老师常说的社工与治疗师要带给案主或病人的改变,她也正带给我们改变。

对我来说,郁老师及其课程是一面窗户,透过它我渐渐接触到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并于昨天惊奇地发现自己已在不知不觉中阅读了欧文·亚隆及有关他的的好几本书(《当尼采哭泣》(When Nietzsche Wept),《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在生命最深处与人相遇:欧文·亚隆思想传记》—朱瑟琳·乔赛尔森),并如饥似渴的想要阅读另外几本他自己的著作(《存在心理治疗:(上)—死亡;(下)自由、孤独、无意义》,《叔本华的治疗》,《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诊疗椅上的谎言》,《爱情刽子手》等等)。不得不承认,我对郁老师每次推荐的书目极其感兴趣,它们似乎蕴含有强大的魔力,不仅使我想要去阅读,更重要的是收藏,这种想法近乎于本能。

那么我为何如此钟情于亚隆以及他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呢?我觉得是一种缘分,更是我所说的那种存在于一个人骨子里的最原始最本质的趋近。要谈缘起,还需回到上学期那个寒泠的冬天在11教阴森的“地下室”听到的暖如春风的故事,一个关于生命最深处相遇的故事,给亚隆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也是从那天起深

深影响着我的故事:

约瑟夫和迪昂是两个著名的医治者,他们生活在圣经时代。尽管他们的治疗都十分有效,但他们却以不同的方式实施医治。年轻的医治者叫约瑟夫,他通过安静的、给人带来启迪的倾听来治愈病人。朝圣者们都相信约瑟夫。他们的痛苦和焦虑经由他的倾听,就像流入荒漠的水一样消失的无影无踪。忏悔的人离开之后,内心变得舒畅而安详。而年长的医治师叫迪昂,他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