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初中作文车联网时代下,汽车电子会出现什么样的车联网时代下,汽车电子会出现什么样的

车联网时代下,汽车电子会出现什么样的


第一篇 车联网时代下,汽车电子会出现什么样的
《1车联网时代可期 但尚待时日》

车联网时代可期 但尚待

时日

汽车的未来是什么?在以“汽车让未来更美好”为主题的2014北京车展上,有媒体对55位车企老总发起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纯电动车”、“小型车”、“车企模块化战略”、“电商取代4S店”、“兼并重组”、“股比解禁”、“车联网和轻量化车身材料”这些近年来频繁出现的影响汽车未来的关键词中,选择”纯电动车“和”车联网“的明显趋多,占比分别为22.78%和20.79%。不难看出,

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开始认为汽车的未来离不开车联网。

去年6月,全球移动通信协会GSMA与市场研究公司SBD在其联合发布的《车联网预测报告》中预计,到2018年,全球车联网市场总额将达390亿欧元,较2012年(130亿欧元)增长超过2倍。该报告认为,车联网或将成为一个不亚于移动互联网市场产值的超级蓝海,汽车市场将迈向“车联网时代”。值得注意的是,在2014北京车展上,车联网并没有成为主题,只有中国移动4G车联网、百度CarNet车联网设备、安吉星等少数的车联网产品展出。这也

许透露了一个信号:车联网时代可期,但尚待时日。

众厂商布局车联网

易观智库报告预测显示,2015年,中国汽车年产量规划将达2500万辆,车联网应用和服务渗透率或接近10%的临界点,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0亿元。谷歌和特斯拉都认可的数据显示,预测到2015年全球将有66亿互联物体,其中汽车预估有6200万辆,将会是第三大互联网物体。这样诱人的行业前景,也引得汽车厂商、互联网厂商、电信运营商和

通信设备商纷纷开始研发相关产品,意在切分车联网“蛋糕”。

记者了解,到目前为止,国内已有22家汽车企业开发并搭载了此类车载系统,国际品牌主要有通用的OnStar、丰田的G-BOOK、福特的SYNC和宝马的iDrive等;而自主品牌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上汽的inkaNet、长安的in Call、吉利的G-NetLink和一汽的D-Partner等。

科技企业中,最为积极的莫过于苹果和谷歌这两大移动操作系统提供商。去年苹果携手本田、沃尔沃、奔

驰等十余家车企启动“iOS in the Car”项目。谷歌也在努力将

Android生态系统扩展至汽车领域,今年年初成立了“开放汽车联盟”,成员包括奥迪、通用、本田、现代等汽车厂商,还吸引了芯片公司英伟达的加入。

电信运营商方面,中国移动先后推出了车务通、行车卫士和车联网OBD等产品。中国联通为观致汽车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提供网络和业务系统支持。中国电信在上海成立了车联网基地,针对校车推出车联网时代下,汽车电子会出现什么样的

“InteCare行翼通”解决方案等。

第二篇 车联网时代下,汽车电子会出现什么样的
《车联网时代》

在车联网时代,比亚迪有先发优势

互联网思维是近两年已被无限放大的一个概念,人人都在说,但并非人人都会说,大部分的传统企业在企图跨界互联网或是拥抱互联网的时候都会标榜自己对于互联网思维的深入理解,但往往语焉不详,流于营销噱头。

李云飞认为,比亚迪较之其他汽车厂商更有资格也更有基础去理解互联网思维,从比亚迪集团的业务分布来看,其第三事业部负责IT产品的制作、第五事业部负责手机、数据卡、平板电脑的研发工作、第九事业部负责手机、无线数据卡、GSM/GPS模块的生产,这些为包括惠普、东芝、戴尔等国际一线IT品牌代工的业务为比亚迪积累了大量的IT产品的制造经验以及产品开发的经验。无论是平板电脑还是手机,比亚迪都能以第一时间参与制造——当然也能因此学习和积累。李云飞非常自信地告诉笔者,比亚迪正是因为这些深厚的“背景”才能比其他汽车厂商对互联网思维理解得更深入些,经验也是一种先发优势。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比亚迪能够更“轻易”地将一台完整意义上的安卓平板电脑内置在G5上的原因。这台车载安卓平板被比亚迪称为Car pad,相比那些或是半开放的系统,或是仅提供有限应用的车载多媒体系统而言, Car pad的开放性和硬件配置确实不俗,在屏显的清晰度、触控的灵敏度、应用打开关闭的流畅程度以及联网后的数据交换速度方面,与其官方介绍的“主流顶级水准”相称。但仍有美中不足的是,今日头条作为G5的合作APP,在G5上市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却仍然没有为这款Car pad提供最佳的适配版本,不佳甚至略显粗糙的图文排版效果不仅不能凸显Car pad的硬件配置,甚至会拉低用户体验——互联网思维当中的核心部分不正是对于极致用户体验的关切和回应吗?

在上月G5上市时,笔者对Car pad系统可实现的视听体验表示了驾驶安全上的担忧——驾车者会否因为Car pad播放视频而影响行车安全?

笔者试驾G5的时候注意到,着车时,Car pad会立刻全屏提示安全驾驶须知,而且在Car pad的系统设置里可以开启安全驾驶模式,即在开车过程中视频功能会被禁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行车安全。此外,G5的方向盘上布排了足够的物理按键帮助驾车人操作Car pad,避免伸手离开方向盘去操作Car pad的面板。

纯电动汽车的试金石:公共交通

李云飞介绍说,在新能源汽车的产能方面,比亚迪今年预计将比去年增长近10倍,销售收入将实现100亿。

以秦为代表的油电混合动力车,在全国各地均广受欢迎,特别是在上海地区,仅就免去牌照费一项就为上海市民节省了7~8万的新车购置成本,再加上电力成本较之于燃油的成本低了许多,当然让精明的上海市民趋之若鹜,也因此使得秦在上海市场的订单与实际交付能力形成了较大的缺口。据悉,这个缺口的时间差已经扩大到2个月~3个月。

比亚迪目前投产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是两类,一类就是以秦为代表的油电混合动力,另一类就是与特斯拉相同的纯电动汽车。

李云飞认为,对于家用车而言油电混合动力才是“刚需”,燃油动力的“后备”能够有效解决车主的里程焦虑,秦的电力续航为70公里,之所以这么设计,是根据大量的用户调研确定的,70公里可以有效满足车主日常的市内交通需要,而比亚迪提供免费安装两个充电桩于车主家及车主单位,也就满足了一般用户的基本需要。当然对于比亚迪“秦”仅70公里续航的电动能力就享受新能源汽车的各项补贴有不少争议,但是渐进地推进普通家庭接受和体验电动汽车,无论是对于消费者还是整个行业而言,“秦”的热销都是有积极作用的。

在纯电动车方面,李云飞认为较之于私家车而言,目前纯电动汽车于公共交通的价值和意义更大。纯电能够比燃油车在能源成本上节省许多,使得公共交通的运营成本大幅降低;纯电动的环保价值更突出,未来对于北方大部分城市而言,新能源的公共交通工具的大量运营,或许是能够有效缓解城市雾霾的一个重要手段;公共交通工具——特别是公共汽车的行驶线路固定,因此充电设施的布局可规划,能够做到全局性地部署并保证使用率,当然也就更突显了经济价值。

比亚迪目前的纯电动公交车K7与纯电动出租车E6已在国内的诸多城市投入运营。李云飞认为,公共交通用车无论是在行驶里程、产品质量、维护保养等方面的要求都要远远严苛于普通家用车——或许可以这么理解李云飞的意思:比亚迪的纯电动汽车既然能够满足公共交通,那么对于特斯拉所面向的私家车领域而言就更是不在话下。

但目前看来,尽管K7远销海外,但国内包括西安在内的一些城市,对K7的运营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困扰,夏天开空调和堵车对电力的消耗往往使得正常运营时间内出现电力不足,导致电动公交调度秩序捉襟见肘。

此外,比亚迪方面的人员也承认,尽管在电池的制造能力上比亚迪与特斯拉所使用的松下电池不相上下,但这并不是纯电动汽车的“核心科技”,特斯拉之所以领先且在短时间内尚无人能匹敌,关键在于电控技术。一旦比亚迪能够突破这个技术瓶颈,相信“分分钟造出特斯拉”也就不只是嘴炮了。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比亚迪还请风雨兼程。

小米在苹果明星高光的暗影里,凭借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实现了国产智能手机品牌的“弯道超车”,不知道自信拥有互联网思维的比亚迪,是否能够凭借车联网和新能源的时代背景实现国产汽车品牌的“弯道超车”呢?

第三篇 车联网时代下,汽车电子会出现什么样的
《车联网时代的汽车安全技术》

车联网时代的汽车安全技术

吴进平,凌学锋,路影,陈文强,潘之杰,冯擎峰

1 吉利汽车研究院,杭州,311228,wujinping@rd.geely.

摘 要:提起汽车安全技术,大家首先想到的是NCAP、C-NCAP等汽车碰撞安全,但是到了车联网时代,汽车安全的概念应当有所扩展,扩展成为一个广义的综合安全系统,它包括目前意义上的碰撞安全系统,新兴的主动安全系统,以及车联网背景下的协同式交通安全系统,甚至联网车辆的信息安全也应当纳入汽车安全技术研究的范畴。本文通过介绍分析以上各类安全系统的概念,结合一些整车厂的规划实例,阐明车联网时代的汽车安全技术应当考虑的研究课题及方向。

关键词:车联网;汽车安全技术;协同式交通安全系统

Vehicle Safety Technologies of Telematics Era

Wu Jinping, Ling Xuefeng, Lu Ying, Chen Wenqiang, Pan Zhijie, Feng Qingfeng

1.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Hangzhou, 311228, wujinping@rd.geely.

Abstract: When vehicle Safety is mentioned we say NCAP, C-NCAP first, but in a Telematics era, the concept of vehicle safety should extend into an integration system, it contains tradition concept, new ing active safety and coordinated system of traffic safety, even information security of

connected car can be bring into research. This paper will analyse and introduce all safety systems as above, bine instances of some vehicle OEM, clarify a fact what themes and aspects should be consider in Telematics era by vehicle safety.

Keywords: Telematics; Vehicle safety technology; Coordinated system of traffic safety.

1 引言

车联网引入国内市场已经好几个年头,呈现出遍地开花的状态,但尚未结出果实,虽然如此,其影响力仍然不可小觑,包罗众多的新技术及发展前景给人们勾勒出美好的未来交通蓝图。就汽车安全技术来说,通过车联网技术的助力,汽车安全进入全新的主动安全时代,传统的碰撞安全及预碰撞保护成为最后的一道保障,甚至不会被用到。

2 交通安全事故发生因素及车联网应招

2.1 路况

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各种必然以及偶然的因素,但是可以通过简单的模型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我们考虑交通事故的发生因素,大体有四类,路况的因素,车况的因素,人况的因素以及自然发生的意外情况,如下页图1所示。通过这样的分类,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情景进行相应的研究分析,进而给出有效的车联网解决方案。

路况的因素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路况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不是个容易克服的因素,因此我

们只能改变自己的驾驶习惯去适应路况。

一条繁忙复杂的道路,必然会事故频发,参考新闻报道抛却大基数情况下的概率因素,仍然较易得出如上结论;同时,一条人烟稀少的宽平大道,也是事故高发带,这大可能由于车速原因导致,车流人流少加道路宽平,使得驾驶员心生懈怠,加大油门急驶,相对发生事故的概率明显加大;一条坑洼不平年久失修的国道对车辆的通过性有所选择,打滑、爆胎、激发石子,这都容易引起事故;最后,一条大雾弥漫的高速最容易发生连环追尾。这些路况的因素之于安全来说似乎是无解,因为我们无法改变道路,但是车联网技术却能给出精彩的答复。

图1 交通事故发生因素

协同式智能交通安全系统可以将路况的因素收缩到最小,此系统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处理、高速通信技术等有效的综合应用于交通管理体系,将人、车、路交互协调信息经过无线网络进行高速传输,进而使参与交通的各方完成一个更有效合理的路线及行为规划,达到交通安全的目的,典型的系统架构示意如图2所示。

图2 车联网交通安全系统与信息流[1]

联网车辆通过实时路况应用避开繁忙路段,通过大众点评、微博应用等SNS社区网络选择适合车辆的特定路况的道路,当车辆行驶进入单调道路,比如新疆境内存在的大量笔直道路,环境单一枯燥,此时系统可语音提醒注意事项及播放他人经验,使驾驶员时刻保持警惕,并通过适当的刺激方式,纠正驾驶员驾况。

这样一个系统的功能可以包罗万象,如果将信息的流动用“流”来称呼的话,此系统中将流动各种信息流,包括政府监控流,SNS社区流、广播流、实时路况流,天气流。各种信息流通过云中的处理器、车载处理器、人脑进行处理,必将得到一个良好的交通秩序。

2.2 车况

车况故障,例如机械、电器、网络故障引起的事故看似是一种客观必然,由于物理器件寿命

或设计引起,但是此类故障大多可以通过用车前检查保养,行车中监控诊断等措施发现而避免。易见的通过经验即可以发现的隐患要养成勤于检查的习惯,比如长途外出前进行保养,查看各种液面高度,检测胎压。而内在的一些因素可以通过车辆诊断去获知各种传感器量值,进而判断。或许普通车主一般不会购买专业的诊断设备,或者就算有诊断设备,但是要操作它发现一些车辆隐患是需要专业的技能与知识,并不是一项可行的事情。但是这种实时的诊断技术却是车联网远程诊断考虑的功能。

基于车联网技术,通过3G通信网络连接汽车电控单元,收集汽车各功能模块ECU的信息及相关传感器的量值并发送到云计算服务中心。服务中心的诊断程序根据发动机运行工况、温度、尾气、轮胎胎压,胎温等状况,分析和判断有无故障,并及时告知驾驶员或者做相应的远程维护。

下图3即是通过3G网络远程读取ECU数据的流程示意图。

图3 通过3G网络远程读取ECU数据

车联网远程诊断技术可以认为是一种主动安全技术,使车况故障引起的交通事故防患于未然,目前已有部分主机厂进行了相关的开发工作,大规模应用还需时日。

表1 部分主机厂远程诊断开发功能

系统

i system

ConnectedDrive

BlueLink

On-Star

Carwings智行 车联网时代下,汽车电子会出现什么样的

G-Book 厂商 BYD 宝马 现代 通用 日产 丰田 功能 i安全:人车救援、车辆实时信息、定期车况诊断、云控制 远程协助、远程助理、售后服务、紧急救援协助 安全气囊展开通报、SOS、被盗报警、车辆诊断、车辆远程遥控 实时安全检测、定期发送车辆检测报告、控制车辆喇叭、灯光、车门锁等设备、远程控制锁止/解锁车门 自动检测并记录车主的驾驶状况;提供事故救援、有助于防盗防抢 发送故障给服务中心和4S店,后台解决问题,及时通知车主检查

通过社交系统的交互,可以一定限度内排除车况因素进而避免事故。收看美国影视剧可以经常见到一些车辆半路抛锚后,车主下车揭发动机盖鼓捣后继续行驶,国内汽车文化发展较晚,大家暂不具备此种兴趣或能力,但是一些专业的汽车论坛已经开始倡导这种文化,通过经验分享等

途径交流用车、养车、修车的经验及技能,此类平台结合车厂服务系统搭载于车载网络之上已经不是很遥远的事情。

2.3 人况

人况指驾驶员在驾车时的身体状况及心理状况,是交通事故发生中最复杂的要素,有些因素是很容易分析并避免的,比如酒驾、疲劳驾驶,此类驾驶状态与引发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直接可以采用法律及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还有一些驾驶状况,比如驾驶员的心理状况,就无法进行直接检测及干预,但却是一些事故的直接诱因,新闻曾经报道有驾驶员由于观赏路边的美女而分心,导致车辆撞上花坛。很多人在驾驶过程中使用手机,也是一项重大的安全隐患,但是却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使用手机和发生事故之间有必然联系。

此类情况可以借助于基于车联网的主动安全系统进行应对,目前主要跨国车厂都进行了相关研究,一些系统可以检测驾驶员呼吸,进而判断是否酒驾并锁定车辆发动机。长城汽车研发了驾驶员疲劳监测系统,通过红外线监测驾驶员多种疲劳特征,监测分析驾驶员操作行为及车辆轨迹,监测到不当行为将由警示音进行警示,甚至还设置了一个香氛离子雾化器,散发香味以提神醒脑。同时一些更选进的系统,会将此类驾驶行为发送于云端,进行统计分析,以给出合理化驾驶建议给驾驶员,以改进不良驾驶习惯,减少事故,都可以算做新时代的主动安全系统。

系统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收集驾驶行为统计信息给研究人员,以研究人况这个复杂的事故诱发因素。人类与机器的交互始终是一件复杂的事情,试想如果一辆没有刹车辅助系统的车辆刹车制动需要40米的话,驾驶员通过驾驶经验得知此信息,那他总按40米提前量来刹车,加装刹车辅助系统后此数值变为30,他没有理由会一直按照40米的提前量来刹车,这样一旦此系统失效,驾驶员也形成了30米刹车的习惯,引起的后果就是撞车。

3 典型车厂车联网主动安全应用及车联网信息安全

3.1 主动安全应用实例及发展方向

车联网技术从两个方面进行车辆安全工作,一个方向是车联网云平台的安防应用,一个方向则是一系列主动安全技术。目前各家主机厂最新的流行方式似乎是打出车联网系统一个品牌,主动安全技术一个品牌的组合牌模式,例如通用别克:IntelliSafe Intellilink,斯巴鲁:Starlink eyeSight等等。此两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表如示:

表2 部分主机厂品牌化推广

系统

别克 厂商 Telematics:Intellilink 功能 全车速自适应巡航系统、碰撞预警系统、车道

预警系统等 主动安全:IntelliSafe 偏离预警系统、车道变更辅助系统、以及泊车

斯巴鲁 Telemaitcs:Starlink

主动安全:eyeSight 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通过位于车内后视镜两侧的摄像头来监控前方道路,可以实现行人检

测、自适应巡航、碰撞预警以及车道偏离预警

等多项功能。结合车载多媒体系统,通过图像

等手段来实现更加安全的驾驶体验

目前车联网系统的安防应用主要仅限于远程诊断,碰撞救助等功能,前文中已有列表叙述,这里不再讨论,但是可以明显的看出一些发展方向,通过融合车内CAN总线网络与车外3G网络开发相关安防应用结合主动安全应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车内网络只供车载的ECU进行数据交流,其上的数据没有被进行充分利用,而只是通过一些主动安全功能进行少量的应用,随着这种融合的深入发展,车内总线上流动一些移动公网数据将成为可能,这将催生大量有意义的应用产生。

3.2车联网信息安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组织的信息安全与所有个人的隐私均不同程度受到了泄露威胁,已经发展成一个社会问题,人肉搜索、网络反腐流行,个人的大量信息被采集到云端并非法传播,一些信息的透明是信息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但是信息的滥用又导致了大量社会问题。比如住房信息查询系统的推广博弈,美国“棱镜”项目的曝光,一次次的将信息安全这样一个命题推到风口浪尖,可见小到个人,大到FBI这样的情报组织,都受到信息安全的威胁。同样,对于车联网系统来说,作为一个车载的信息系统,其信息安全也不得不被考虑。

首先,远程定位,远程追踪,LBS服务的推广,意味着个人的行踪将无处遁形、这点同智能手机如出一辙,这里不进行讨论。其次,计算机网络潜伏了大量木马病毒,有关手机系统的病毒也常有报道,那么车载系统的木马和病毒问题将更加使人恐慌,如果车辆被病毒木马控制,后果将不堪设想,此类安全必将是未来汽车安全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车联网时代下,汽车电子会出现什么样的

讨论这个问题,将需要从车载计算机系统的开放性谈起。目前车载网络系统开发方式主要有

[2]三种类型,开放、半开放及封闭方式。

开放方式是公开API和SDK。所有第三方开发者都可以下载SDK并基于车辆场景开发应用程序,如果想使应用更加实用且吸引客户,CAN总线系统及车辆传感器、执行器都要不同程度开放。福特是目前使用此方式的唯一厂商,考虑到现阶段车联网黑客还似乎未见踪迹,此种开放式开发方式的优点显而易见,必会吸引大量应用如春后春笋般出现。

半开放则是不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API和SDK,涉及到车辆本身的应用程序,如总线应用等全部由自己开发。而一些不涉及到车辆核心传感器及总线数据的应用,例如微博和网络收音机之类,则会给出相应的报酬或是签署合作共赢计划,让第三方开发。此种方法的典型案例有广汽、通用、宝马,缺点就是产品种类较少、产品定制性较低,应用程序不能突破新闻、导航等几个大类,并且用户体验必然不好,因为这不是自己的专长,自己的特长是开发发动机,调校底盘。

封闭式开发方式则是直接将第三方开发的车载系统嵌入车辆本身。只给予传感器及总线的读权限,写权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以保证核心系统的安全。自主品牌大量采用第三方开发系统。这种系统当然很安全,因为说到底无非就是一个娱乐系统而已,安全性等级与收音机一般无二,最多增加一些防疲劳等主动安全功能。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开发方式,例如虚拟机模式,任意系统的车机上安装安卓虚拟机,则大量安卓应用可以简易移植。还有“映射模式”是现在很大一部分车载系统所采用的方式,这种模式以手机为核心,在通过USB或蓝牙等方式连接后,将手机的功能“投射”到车机上,但是这两种开发方式都可以归到封闭方式之中。

综上所述,封闭方式的信息安全无须考虑,直接采用第三方系统,必然不牵涉核心的总线应用,整车厂不可能将如此重要的技术机密让第三方开发,重要信息都将掌握于整车厂手中,除却与智能手机相同的信息安全因素外,不关乎车辆本身的安全。半开放的安全性相对有所提高,但是存在被黑客入侵的可能,需要通过网关或者防火墙进行隔离,核心总线应用由整车厂开发,相对有所保障。而开放方式的安全则会比较糟糕,相信会和现如今的计算机网络一样难于管控。等到车联网普及的时候,车载网络信息安全必将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课题。

4 结论

车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汽车安全技术概念的扩展,汽车安全技术在发展被动安全技术及预碰撞保护技术以外,以现有主动安全技术为基础,从引发交通安全事故的各个因素出发展开新式主动安全技术的研究,将注意力大量集中于如何预防碰撞及事故,以及通过车联网手段进行路况、车况、人况的监控、辅助调度、预防交通事故及研究交通系统,同时随着新的车联网信息网络的建立普及,新的信息安全隐患被带入,车联网时代的车载信息安全是另一个有关汽车安全技术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Egil Juliussen.Principal Analyst, Infotainment & ADAS[C].上海:Telematics@China2012, December 5, 2012.

[2]新浪汽车. 车联网“相悖论”:汽车企业向左 IT企业向右[E] . 2013.6.8.

第四篇 车联网时代下,汽车电子会出现什么样的
《迈入车联网时代》

移动互联网

通讯世界 2010.7(总185期)责任编辑 蔡君

本刊记者 许翠苹/文

紧急救援服务等。

;其次,通

这是通信业的机会。

移动互联网

通讯世界 2010.7(总185期)责任编辑 蔡君

车联网中,不仅仅只有汽车,还有汽车中的媒体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服务,这些都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机遇。对于运营商而言,大到宽带容量设计,小到接收器的选择,运营商都需要考虑。

郭新钢指出,对于物联网而言,需要一个突破口,那便是能够清晰地看到产品以及解决方案会给用户带来的利益。他表示,车联网在该方面的需求比较清晰,会是物联网的一种非常好的过渡。

郭新钢同时强调,运营商在制定网络规范时要考虑到汽车行业以及交通行业的需求,双方建立更多的互动,以便提供最为完善的解决方案,通过合作将车联网尽快变成现实。

流量压力确实是一大挑战。在美

国,单单一部iPhone已经让AT&T吃不消,更何况是产生巨大流量的车联网。但愿届时LTE结合Wi-Fi、WiMAX等多种无线通信模式能够足以应对这个挑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运营商要在车联网中避免仅仅以扮演“管道”的角色,而应更深入地参与到这个产业链中去。

向物联网迈进

对于通用而言,车联网不仅仅是个口号或者一种愿景,它也在通过各种方式向这个方向迈进。

通用汽车正在两个层面上身体力行。首先是推出了概念车EN-V——这也正是短片《2030》中出现的主打车型。

EN-V是一款由锂电池驱动的袖珍电动车,可通过普通家庭电源进行充电。E

N-V整合了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技术、车对车交流技术、无线通信及远程感应技术,为车联网的实现奠定了基础。通过使用车载传感器和摄像系统,EN-V可以感知周围环境,在遇到障碍物或者行驶条件发生变化时能够做出迅速调整。

如果说EN-V给车联网的实现提供了硬件支持,那么安吉星则将从软件上提供保障。

安吉星成立于1995年,为通用汽车旗下子公司,是车载信息系统服务领域的领先厂商。通过全球定位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技术,安吉星可以为客户提供“碰撞自动求助”、“紧急救援”、“安全保障”、“导航”、“车况检测”以及“全音控免提电话”等服务。

在记者与安吉星上海公司进行的参观过程中,工作人员还为大家现场演示了如何通过安吉星的服务开启车门(钥匙锁在车内)、寻找最近的餐厅等服务,而其操作模式的便捷以及服务的周到细致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应该说,就车联网服务而言,安吉星目前所做的工作仅仅是一个开端,不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交通设施以及汽车等硬件设施都做好了充分准备,安吉星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后记

不知从何时起,耳边开始有这样的言论:通信已是夕阳产业,乍听起来甚至有点悲壮。想来或许也不无道理。程控电话以及大哥大时代的通信业是朝阳,那时候打个电话巨贵;手机脱离奢侈品的定位走向普及时通信是正午的太阳,通信费持续走低,普通消费者一般能够接受,运营商也赚了个钵满罐满;而如今,手机已经比钱包还要重要还要必须,通话费也一降再降,运营商的利润也日趋下滑,而数据业务目前也无法带来更多收益,通信,不是夕阳是什么?

然而,车联网却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或已发展成熟,但物与物间的通信还是未开发的处女地。车联网,作为物联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势必给通信业带来新的掘金空间。

依然记得观看完2030片后的震撼,同行的几位记者也有类似的感受,不想从短片场景中回到现实中来。当然,若有一天车联网真正成为现实,或并不会如想象中完美。这就如同许多物理定理的成立的先决条件是真空之中一样,视频中演绎的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已。不过,另一方面,我们却也应该对此充满信心,理想或许不可以百分比实现,但我们却可以做到尽最大可能的接近。完全有理由相信,车联网的世界会到来,而通过努力,我们可以让这个世界趋向完美。  

不妨借助克里斯.普鲁斯——安吉星的全球总裁介绍的一个应用场景来了解一下其服务。当汽车发生车祸后,安吉星会自动给呼叫中心发信息——包括撞车时的速度、车辆损伤程度等。呼叫中心获得信息后会进行数据分析,并作出有针对性的紧急措施,包括向医院求助,并告知医院伤者的伤情严重程度,以便于医生做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