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只有一扇窗仿写


第一篇:《仿写,为作文教学打开一扇窗》

龙源期刊网 .cn

仿写,为作文教学打开一扇窗

作者:邵玉红

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3年第11期

摘 要: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和学习课文语言及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语言表达、结构布局、素材运用、立意创新等进行模仿,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写作教学;以仿促写;提高能力

自古以来,人们的学习和创新都离不开模仿。诗人王勃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模仿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而来;叶绍翁的妙句:“一枝红杏出墙来”源自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古人都已成功演绎模仿的精彩。今天,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积极跟进呢?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进行模仿,并且持之以恒,这样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经过近两年的课题实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模仿:

一、仿语言表达

学生的作文语言往往似白开水,淡而无味。针对这一点,教师不妨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入手进行仿写。其中最基础的训练形式就是仿句训练,即仿照现成的语句表达,讲究修辞或用词,依据具体语境临时创造出生动的语句。它短小又容易操作,也易给学生带来成就感。

如学生在表达对某个事物的喜爱时,引导学生仿写朱自清《绿》中的经典句子“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学生照猫画虎,效果颇佳:“那醉人的红呀!我若裁你以为裳,我将赠给那衣衫褴褛的乞丐,他必能光彩照人了;我若挹你以为耳,我将赠给那失聪的聋哑人,他必能出口成章了。”

模仿语言的表达,除了可以仿写句子,还可以引导学生仿写段落。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典型的语段,对其修辞方法或描写方法细细研究,然后结合自身经历,仿写出生动的新内容。长期训练,必能夯实学生的表达能力。

如在教学《背影》时,望父买橘的经典画面让人过目不忘,父亲那无私的爱,尽在这里呈现。在学习此文的同时,让学生也截取印象中难以忘怀的能表现父爱的场景。有的学生回忆了小时候父亲骑车送他上学顶风而行的感人细节,有的学生写出了父亲陪他学骑车不辞劳苦的情景,还有的学生细心地想起了父亲教他玩魔方时的专注神态。而且,他们都能用上一些朴实而生动的词语,将父亲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二、仿结构布局

第二篇:《2012-2013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 …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 …第一部分 积累 运用:(24分)

…1、选出下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2分) … A、体魄 ….(pî) 菜畦.(wā) 收敛.(1iǎn) 泯.然(mǐng) …B、炽.痛(chì) 镐.头(gǎo) 惩.罚(chéng) 皂荚.(jiá) 装 … C、确凿.(zuî) 玉簪.花(zān) 云鬓.(bìng) 鸡毛掸.子(dǎn) …D、骊 ….歌(lì) 嫉妒..(jí dù) 金柝.(tuî) 胡骑.

(jì) …2、选出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 (2分) … A、慷概 各抒己见 消声匿迹 知识渊博 …级…B、颓唐 无动于衷 舍己为人 妇儒皆知 班… C、惩罚 骇人听闻 惊惶失措 头晕目眩

… D、磬石 倍受青睐 面面相觑 爱不释手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订 …A. 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向长者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 B. 他最近进步很快,学习成绩欣欣向荣。

…C.登上紫金山顶,遥望南京城全景,各种景物栩栩如生,令人心旷神怡。

… …D.大扫除时,有的同学拈轻怕重、挑肥拣瘦。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同志们用手亲纺的线、织的布做成的衣服,穿着感到格外舒适,也更加爱惜。

…B、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

…名…C、一个人如果获得了理解,就等于拥有一切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姓…D、当我和妈妈走上天桥时,望着川流不息的人群,都非常激动。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线 …A.《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以普法战争为背景所写的爱国主义名篇。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野草》。 …C.《社戏》是一篇短篇小说,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

… …D.《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诗人臧克家高度赞扬了闻先生作为学者的严谨

…刻苦和作为革命家的大无畏精神。 …号…6、“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轼语),考考你会多少。( 8分 )

学…⑪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诗句是: … … , … …⑫夜发清溪向三峡, 。

…⑬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

… ……的, 。

⑭卒之为众人, 。 7、下列一段话有三处语病,找出来并修改。(3分)

现代社会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所以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应重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②我们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培养交往能力,以免将来走入社会不被淘汰。③我们的老师为了培养我们的这些能力,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①句的修改:

②句的修改: ③句的修改: 8、(1)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是指罗贯中的( )、施耐庵的( )、吴承恩的( )和曹雪芹的《红楼梦》(1.5分)

(2)两个卖瓜人分别在各自的西瓜摊前竖了一块牌子,夸耀自己的瓜好。甲在牌子上写道:“甜得舍不得卖。”乙在牌子上写道:“甜的舍不得卖。”仅仅一字之差,结果却是甲的生意非常好,而乙的西瓜却少有人问津。 问题:请问,就只有一字之差,为什么甲的生意那么好,而乙的西瓜却没什么人买呢?(1.5分)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46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

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9、本文选自 ,这是一部由司马光主持编篡的 通史。

本文注重以 来表现人物。(3分) 10、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

⑪孰.若孤( ) ⑫邪.( ) ⑬遂.拜蒙母( ) ⑭即更.

刮目相看( )

11、解释下列词语。(4分)

(1)当涂: (2)及: ..

从视觉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听觉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见往事耳: (4)刮目相待: 19、结合上下文,第③段中的“自失”可以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感....

受与“社戏”的关系如何?试说明。(3分) 12、翻译句子(4分)

⑪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⑫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3、文中哪句话表明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2分)

14、鲁肃与吕蒙结友有什么作用?(2分)

(二)阅读《社戏》选段,完成15-20题。(13分) ①„„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

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

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

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

乎听到了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

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5、给选段加一个小标题:(1分) 16、“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它的作用是_______ (2分)

17、“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一句中“他”指

代__________。(1分) 18、第②段写景充满诗情画意。

从触觉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从嗅觉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③段中“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一句不是一般的语序,目的

是( )(2分)

A、朗读时有音节感,有力

B、强调最后的两个形容词

C、不致于写成太长的句子,长句难懂

D、突破老格式,进行大胆创新

(三)细细的潮音 张晓风

①每到月盈之夜,我恍惚总能看见一幢筑在悬崖上的小木屋,正启开它的每一

扇窗户,谛听远远近近的潮音。 ②而我们的心呢?似乎已经习惯于一个无声的时代了。只是,当满月的清辉投

在水面上,细细的潮音便来撼动我们沉寂已久的心,我们的胸臆间遂又鼓荡着激昂

的风声水响!

③那是个夏天的中午,太阳晒得每一块石头都能烫人。我一个人撑着伞站在路旁等车。空气凝成一团不动的热气。而渐渐地,一个拉车的人从路的尽头走过来了。我从来没有看过走得这样慢的人。满车的重负使他的腰弯到几乎头脸要着地的程度。

当他从我面前经过的时侯,我忽然发现有一滴像大雨点似的汗,从他的额际落在地

上,然后,又是第二滴。我的心刹那间被抽得很紧,在没有看到那滴汗以前,我是

同情他,及至发现了那滴汗,我立刻敬服他了——一个用筋肉和汗水灌溉着大地的人。好几年了,一想起来总觉得心情激动,总好像还能听到那滴汗水掷落在地上的

巨响。

④一个雪睛的早晨,我们站在合欢山的顶上,弯弯的涧水全都被积雪淤住。忽然,觉得故国冬天又回来了。只是万里外的客途中再见过往的雪,却是一件伤感的

故事。我抬起头来,千峰壁直,松树在雪中固执地绿着。 ⑤到达合欢山顶上麻疯病院时已经是黄昏,非常疲倦了。走上石梯,简单的教

堂便在夕晖中独立着。长廊上有几个年老的病人并坐,看见我们便一起都站了起来,

久病的脸上闪亮着诚恳的笑容。

⑥“平安。”他们的声音在平静中显出一种欢愉的特质。“平安。”我们哽咽地回答,从来没有想到这样简单的字能有这样深刻的意义。

⑦那是一个不能忘记的经验,本来是想去安慰人的,怎么也想不到反而被人安

慰了。一群在疾病中和鄙视中延喘的人,一群可怜的不幸者,居然靠着信仰能笑出 那样勇敢的笑容。至于夕阳中那安静、虔诚、而又完全饶恕的目光,对我们健康人的社会又是怎样一种责难啊!

⑧一个残冬的早晨,车在冷风中前行,收割后空旷的禾田蔓延着。冷冷清清的阳光无力地照耀着。我木然而坐,翻着一本没有什么趣味的书。忽然,在低低的田野里,一片缤纷的世界跳跃而出。“那是什么。”我惊讶地问着自己,及至看清楚一大片杂色的杜鹃,却禁不住笑了起来。这种花原来是常常看到的,春天的校园里几乎没有一个石隙不被它占去的呢!在瑟缩的寒流季里,乍然相见的那份喜悦,却完全是另外一种境界了。甚至在初见那片灿烂的彩色时,直觉中感到一种单纯的喜悦,还以为那是一把随手散开来的梦,被遗落在田间的呢!

⑨当这些事,像午夜的潮音来拍打岸石的时候,我的心便激动着。如果我们的血液从来没有流得更快一点,我们的眼睛从来没有燃得更亮一点,我们的灵魂从来没有升华得更高一点,日子将变得怎样灰黯而苍老啊!

⑩不是常常有许多小小的事来叩打我们心灵的木屋吗?可是为什么我们老是听不见呢?我们是否已经世故得不能被感动了?让我们启开每一扇窗门,去谛听这细细的潮音,让我们久暗的心重新激起风声水声! (出自《张晓风散文集》有删节)

21.作者在文中记叙了三则小故事,请分别概述故事大意及作者当时的心情。(3分) ① ②

22.说说你对题目“细细的潮音”的理解。(2分)

23.本文语言形象、传神,比如第③段、第⑤段和第⑨段加点的“抽”、“闪亮”、“燃”都用得很有特色,请你选一处,联系上下文加以品味。(2分) 选( )字:

24.请看第④段画线处,按照“千峰壁立”的结构形式,仿写一个四字 成语:

。(1分)

25.张晓风是当代台湾著名作家,她的文章注重景物描写对写人叙事的作用。请以本文某一处景物描写为例,加以品析。(2分)

三、写作(50分):

幸福是什么?幸福有时是一种拥有,有时是一种等待,有时也是一种感动。收获是一种幸福,付出也是一种幸福;功成名就是一种幸福,淡泊宁静也是一种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在我们成长上的每一个脚印里。

请以“ 就是幸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我的小屋只有一扇窗仿写。我的小屋只有一扇窗仿写。我的小屋只有一扇窗仿写。

答案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B 2、C 3、D 4、A 5、B 6、(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思君不见下渝州

(3) 一切都是瞬息,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4)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7、(1)发现为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不”删除 (3)“处心积虑”删掉或改为“呕心沥血”等褒义词 8、(1)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2)甲写的“甜得舍不得卖”意思是他卖的瓜都很甜,都想留下来自己吃了。乙写的“甜的舍不得卖”意思是甜的不卖,只卖不甜的。当当然甲的生意兴隆,乙的瓜少人问津了。 9、《资治通鉴》 编年体 对话 10、shú yé suì gēng 11、(1)研究 治理 (2)历史;过去的事 12、略

1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4、侧面表现吕蒙才略惊人长进。

15、月下行船(看戏途中的见闻和感受)

16、以动写静,写航船之快,反衬出想看社戏的急切心情 17、笛声。 18、触觉:“夹杂在水汽中扑面的吹来”; 嗅觉:“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视觉: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听觉:而且似乎听到了歌吹了

19、听得出神,忘了自我。 写出了社戏在我心中的无穷魅力。 20、B

21.①烈日下车夫艰辛地拉车,让我敬服;

②雪日里麻风病人虔诚的安慰,让我无法忘怀; ③残冬时杜鹃跳跃的灿烂,让我喜悦。

22、生活中有许多人和物,他们卑微,但他们的表现能撼动人心。就像海潮的声音,即使是“细细的”,只要用心去聆听、去感受,也一样能让我们心潮澎湃。比喻的手法让题目更新颖更吸引人。

23.“抽”。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地写出“我”因看到车夫艰辛的举动而骤然被震撼的心理。

燃”。形象地表现出作者的希望:我们在面对身边的种种美丽时,能够擦亮眼睛,用心体会,从而升华自己的灵魂。

闪亮”。说明了麻风病人们脸上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诚恳,简洁而生动地表现了麻风病人的乐观、仁厚的情怀。

24.百花怒放 百川东流 百鸟争鸣 万树屹立 百舸争流

25、第④段,“千峰壁立,松树在雪中固执地绿着”,在千峰壁立这样的环境里,松树仍在雪中固执地绿着,正像那些久病的老年人,他们在疾病和鄙视中残喘,却仍不放弃、不埋怨地生活着。物皆着我之色彩。

第⑧段首句。“残冬”、“冷风”、“空旷”、“冷冷清清”、“无力地”,这些描写烘托出冬天的冷静、寂静,表现出了作者木然、无聊的心情,为后文作者发现灿烂的杜鹃花时的惊喜、愉快做铺垫。

第三篇:《2012-2013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 积累 运用:(20分)

1、选出下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2分) A、体魄(pî) 菜畦(wā) 收敛(1iǎn) 泯然(mǐng) ....B、炽痛(chì) 镐头(gǎo) 惩罚(chéng) 皂荚(jiá) .... C、确凿(zuî) 玉簪花(zān) 云鬓(bìng) 鸡毛掸子(dǎn) ....D、骊歌(lì) 嫉妒(jí dù) 金柝(tuî) 胡骑(jì) .....

2、选出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 (2分) A、慷概 各抒己见 消声匿迹 知识渊博 B、颓唐 无动于衷 舍己为人 妇儒皆知

C、惩罚 骇人听闻 惊惶失措 头晕目眩 D、磬石 倍受青睐 面面相觑 爱不释手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向长者请教,做到不耻下问。